在年幼的关嘉言的记忆里,母亲除了自己情绪发泄外,还是不是和父亲吵上一架。那时候房间的隔音效果并不好,所以每当父亲、母亲吵架时都是刻意压低了声音。可是就更显的吵架两个人的面目狰狞。
那时候弟弟还小,根本不懂父母吵架的原因和影响。只有关嘉言,隐隐地在父母吵架中听出端倪:
无非就是爷爷又帮助伯伯家干活了。伯伯家的堂姐又去爷爷家吃饭了。中心思想就是爷爷帮着伯伯家,不帮自己家。凭心而论,因为伯母身体不好,根本干不了农活。农忙时爷爷去搭把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母亲总是以爷爷偏心为理由和父亲吵架。父亲说不出任何理由替爷爷辩解,母亲的怨气就越大。通常情况下,吵架后父亲要么在地里去干活,要么去隔壁的房间看上一夜的书。
母亲总是愤愤的对关嘉言说,要不是有了你们两个,我早不给你爸过了。然后就又是一顿输出!
在母亲声泪俱下的控诉中,关嘉言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就是母亲不幸的来源。单纯地以为如果没有自己的存在,母亲应该不会再和父亲吵架,应该过的很幸福吧!
小小年纪的关嘉言曾数次动过离家出走的念头。可是,当时的关嘉言太小了。最远只能走到外婆家。
可是,让关嘉言不解的是哪个父母对孩子做到绝对公平呢!手指头伸出来还长短不一呢!就是母亲自己也是偏心弟弟多于自己啊!关嘉言和弟弟差了七岁,家里的零食都是弟弟的。关嘉言偶尔吃了一块弟弟的饼干,被母亲奚落了好久。每每说起来,就是关嘉言都多大了,还抢弟弟地饼干吃。真没出息!在母亲的眼里,老大了还吃零食是一种非常不体面的行为。
那一年关嘉言也仅仅8岁而已。
但经历这次事后,关嘉言再也没吃过家里的任何零食。有时候去亲戚家做客,也拒绝接受。关嘉言成了大人眼中那个懂事的孩子。
有了弟弟后,关嘉言开始学会了做各种家务。做饭、洗碗。那时候觉得锅好大啊,伸手都够不到锅底,只能踩到板凳上。可是,干家务的关嘉言并未换得母亲的笑脸。要么是做饭做多了,浪费;要么是烧火熬干了,饭不够吃,想饿死谁啊!炒菜放油多了,就会被责怪:日子不过了,放这么多油?
油放少了,母亲筷子一扔:这白个刺啦的没个油星,跟猪食差不多。
每次被母亲骂过,关嘉言都会忍住眼泪不哭。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做不好,母亲依旧没有个笑模样!难道自己不是亲生的,是捡来的孩子吗?
这个可怕的念头一旦兴起,就再也挥之不去了。我是寄人篱下捡来的孩子,母亲还能给我饭吃已经很不错了。
从此之后的关嘉言更懂事了:饭做多了,关嘉言就多吃两碗,绝不浪费粮食;做少了关嘉言就不吃了,说早上吃多了,不饿。
有一天,母亲问关嘉言:如果父母离婚她会跟谁?
我跟我爸!关嘉言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你不怕你爸给你找个后妈吗?
就是后妈也比现在天天被骂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