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
今天是周末,依雪起了个大早。她今天要坐地铁回家。
从租住的公寓大楼出发,她依然选择走二十多分钟路去地铁站。
一路上,她的脚步有些沉重,心里有几分忐忑。
辞职一段时间了,她已经在艺术园校进修摄影专业课程了。
但依雪一直没有敢告诉依雪爸爸她辞职了。
昨天晚上,依雪和妈妈通了很长时间电话。
“你已经是成年人了,自己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依雪妈妈说。
“怎么面对自己的人生,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那是你自己权利和责任,你有自己权利,自己必须对自己负责”,依雪妈妈接着说。
在电话中,依雪妈妈告诉依雪,拿出自己辞职时的勇气,勇敢地告诉依雪爸爸自己辞职的事。
成年人面对属于自己的事务,与家长如果想法、意见不一致,最好的方式是沟通,沟通才能得到理解和支持。
解决家庭事务,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沟通。
当然,沟通是双向奔赴。孩子不愿意给家长沟通,应该说更多的原因,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因为一些家长不听孩子的心声。
“说了没有”,孩子的心声、意见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将心门对家长关闭。
而家长对自己孩子,会更多的站在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知和经验角度,不愿意孩子走家长认为的弯路。或自己认为好的路,愿望孩子去走。
而作为父母的孩子呢,在成长中,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兴趣爱好,愿望自己走自己的路。
家长和孩子在意见不一致时,不少家长往往会主观、甚至武断,让孩子听从、服从自己,虽然出发点是为孩子好。
成长中的孩子,会伴随着成长而生命自觉,会愿望自己做主自己的人生。
家长和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矛盾的产生,是一种正常和必然。
开明的家长,会倾听孩子意见,尊重、引导孩子的选择。毕竟生命的人生之路,终归属于生命自己。
依雪的爸爸,爱依雪,却不是一位开明的父亲,在依雪的成长过程中,大包大揽依雪成长过程的一切。
在依雪成长过程中,依雪爸爸可以说从来没有给孩子交过心、倾听过孩子的心声和愿望。静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从来没有过。
依雪爸爸受过高等教育,毕业于名校。性格中有一点恃才傲物,唯自己是对。
“孩子能懂什么,她能懂什么。我能比她懂得多!”这是依雪爸爸的口头禅。
“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声音”,在依雪爸爸眼里,家庭的成员,对他必须服从。
“我是一家之主”,依雪爸爸从来喜欢这样说。
依雪爸爸在依雪的成长中,虽然在物质和和生活条件上付出很多。
但依雪爸爸的家长作风,换来的是依雪对依雪爸爸的害怕,换来的是,依雪的“服从”。
一个家庭中,家长的家长作风,或许可以一时让家庭成员服从,但当家庭成员个体自立、特别是精神自立、有自我主见后,或许这种家长作风下的家庭成员的服从方式就会土崩瓦解。
依雪大学毕业,工作五年后辞职,选择事前不告诉依雪爸爸,对于一个家庭成长中唯父是从的乖乖女来说,这是何等的勇气和力量。这需要一种生命内驱力和勇气。
依雪下了地铁,离家还有一段路,她已经作出决定,今天告诉她爸爸她辞职了。
依雪想像着当她告诉她爸她辞职时,她爸的表情,想像着他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愤怒。
不出依雪所料,依雪爸爸在听到依雪说她已经辞职时,他将手上的笔摔在了地上,同时嘴里发出了怒吼的声音。
依雪爸爸暴怒中。
“滚”,一向在家庭中权威至上的依雪爸爸,此时怒吼着。
依雪妈妈听到依雪爸爸的怒吼,她没有说话。
她将依雪拉到了卧室里。
依雪爸爸在书房中暴怒,书房传来一阵摔击的声音,回荡在屋子里。
依雪爸爸激烈的情绪反应,一方面是因为他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想到,他眼中的顺从女儿,从来在他面前唯父是从的孩子,辞职这么大的事竟一声不吭地而没告诉他。
另一方面,依雪爸爸被突然而至的不服从,激怒了。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
物极必返。
依雪爸爸此时的愤怒,有用吗?
愤怒,除了情绪得以负面渲泻,于身心没有任何好处。
依雪妈妈和依雪在卧室里听着依雪爸爸大声地怒吼,谁也没有出去。
渐渐地怒吼声,小了下来。
“碰”,摔门声响起,依雪爸爸摔门而出。
依雪和妈妈走出卧室。
依雪妈妈走进厨房将洗好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她走进客厅。
依雪妈妈将苹果递给依雪,依雪接过妈妈手里的苹果。
“你爸就那个脾气,用你奶奶的话说有坏嘴没坏心,他也是为了你好,等你爸回来,你首先给他道歉。说事前没有告诉爸爸自己错了”。依雪妈妈给依雪说。
“妈妈,我自己辞我的职,我没错,我已经是成人了,我对我自己负责”。依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