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夜光(1 / 2)万里汉疆首页

赵蒙口中所言典故,出自《海内十洲记》,据传是东方朔所作。

当然,这种志怪之书,很有可能是后人所作,穿凿附会到东方朔名下,东方朔本人并不一定知情。

但不管实际情况如何,赵蒙此举也颇有拾人牙慧之嫌,好在在座众人都没有听过这段传说故事,故而也没有人提出疑问,反倒是对赵蒙的博学惊叹不已。

此子不是一个贫苦下户么?怎会知道如此多古籍典故?

其中最吃惊的当属马梁了。

马梁自负博学多才、博览群书,但就在刚才,本想通过蒲陶让赵蒙吃个闷亏,却没想到赵蒙不仅将蒲陶的外形味道说得一清二楚,更是以《诗经》为引,不仅让马梁吃了一闷亏,更让马梁狠狠地丢了面子,这就已经让马梁有些郁闷了。

本来《诗经》所言,马梁毕竟听过,只是以为自己没有记起来。

但令马梁意想不到的是,赵蒙所说的夜光杯,包括这段古籍典故,他竟然根本没听过!

“莫不是此人比我更通晓古今故旧典籍?”

内心刚冒出了这个想法,就被马梁掐灭在萌芽之中。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笑话!

虽说赵蒙武力、心性皆超过常人,而且甚至能背一两句《诗经》,但是绝对不可能,也没有这个条件比自己能够读到更多的书,知晓更多的典故。

毕竟在古代,特别是在汉代,蔡伦还没改良成本较低的蔡侯纸,活字印刷术也根本没发明出来,书籍只能靠誊抄在竹简、绢帛上流传,根本就没有普及。

在汉朝,知识就是财富,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即使普通人家能够学习识得几个大字,但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也不可能接触到浩如烟海的书籍典籍。

这也就体现了拥有一个好的家世是多么重要。

天下古籍名册,多半归入世家豪强,不是一句空口白话,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实。

贫苦下户、寒门子弟可望不可及的著作典籍,他们随手可得,甚至可以弃之如敝履。

那些在长安直接能够担任郎官的世家子弟、良家子,为何能够脱颖而出?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积淀、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在书海之中畅游。

马梁自恃身为朔方马氏一员,从小便受到良好教育,有机会能够遍览各大书籍古籍。

毕竟朔方马氏颇有积淀,虽不比司隶等关内大郡的地方豪强,但也颇藏有不少书籍。

加上他天资聪颖、博闻强识,小小年纪便负有神童之名,如果放在谢灵运的时代,说不定还能自恃一句“才高八斗”。

若不是忠善公深谋远虑、家族特意安排,马梁自信绝对能在朝堂之上崭露头角,一展抱负。

而赵蒙,在马良看来,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一个破落下户,哪里来的机会和条件,能够博览群书呢?

别以为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听来两句《诗经》,还信口念了出来,就觉得自己是博士了。

在马梁看来,赵蒙更有可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碰巧了。

“他这所谓的看上去有鼻子有眼的古籍典故,肯定是瞎编的!”

马梁内心笃定了自己的想法,脸上也带上了一股嘲讽之意。

这样看来,这个赵蒙也不过尔尔。

为了自己的面子,用故弄玄虚的话语诓骗众人,可以说得上是十分低级了。

“赵什长所言故事,初听奇妙动人,梁孤陋寡闻,不知出自何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