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部在经过简单的整理后,公布了大致的遗迹地图,对于已发现的遗迹都派兵布防。想要进去很简单,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登记就行了。这为后面的计划做好了铺垫。
他们来到的这里是一片稻田遗迹。一眼望去满是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谷子压弯了穗节。水稻很矮,只能到人的膝盖,走过时还可以弯点腰,感受谷子在手中划过的触感。如果可以,黄昏天在稻田里奔跑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一行四人来到这里时还能看到有人在弯着腰割着秸秆。
“大爷,你需要帮忙吗?”宣秋挥着手问道。
对方没有回答,卜言扯着嗓子问道:“大爷,需要帮忙吗?我们可以给你搭把手。”
这回大爷才回过头看向他们。他的腰还是弯着的,但还是对他们招了招手,“小娃娃,来这里是做什么的啊?”
卜言扯着嗓子说道:“大爷,我们路过这里,想讨碗饭吃。但不好意思白吃,帮忙换吃的。您看成不成。”
“中。”大爷指了指田埂上的打谷机,再指了指割好的水稻。此时谷子还在稻穗上,需要打下来才算初次收获。
大爷给卜言和宣秋示范了一下怎么用,两人没一会就学会了并忙了起来。
打谷机样式有些老了,打谷时脚需要踩在踏板上,抓紧一把谷子放到里面,不停踩着踏板,稻穗上的谷子就会掉下来。不过这种机器打的不完全,最后往往需要再拍一把才丢到一边。
至于鞠毋和云萧则是被大爷看上,拉去割稻谷了。
割稻谷也是有学问在其中的,割的时候不能太低,需要留出差不多一指高,这样方便最后的翻土。割的时候需要把腰弯一些,右手攥紧,左手看准时机一割,一把稻穗就算到手了。
谷子擦到皮肤上会有点痒,这种情况在割多了会明显些。割的时候还会有一种指甲盖大小的虫子,闻起来有股臭味,但不需要担心,这种虫子并不会爬到人身上,它只喜欢谷子。
人多起来就忙活的很快,一亩地也是赶在太阳落山前打完了。看着满满几袋的谷子众人都笑了。
剩下的秸秆也并不是乱丢,而是将两三把的秸秆放到一起,再用几根秸秆捆住稻穗的地方,最后将底面撑起,会像一个三角锥一样站在那里。捆多了一眼望去,就像是稻田多了许多稻草人一样。
稻田没有了金黄,只有秸秆和稻坑。
大爷并没有走,而是坐在田埂看着太阳不停落下。在最后一抹阳光消失前,他把秸秆点燃了。
随着秸秆的不停加入,火焰不断升高,火苗会不断飞向天空,然后落寞的化成灰掉落下来。反哺这片养育了它的土地。
秸秆燃烧后剩下的草木灰会用来养育其他植物。它的一生都在奉献,什么都没给自己留下。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被人记住。
大爷从旁边的菜园里翻出了几个红薯,就这样丢进了火堆里。
等了差不多十分钟就拿木棍翻了出来。
刚烤熟的红薯还带着余温,有些烫手,红薯不停丢着,嘴在不停吹凉,等到温度差不多的时候递给了四人。
云萧先是接过,掰开一看,是白肉的红薯。不知道是品种问题还是火候不够,还是有点生,但不影响吃就够了。
五人就这样围在篝火旁吃着红薯,不用担心温度,只要火堆没熄,还会是暖和的。
“大爷,这袋子谷子能卖多少钱啊。”宣秋躺在稻田,仰望天空。
“还不够自己吃呢。”大爷也想学着宣秋躺下去,试了几次还是没躺下去,也就放弃了。
“大爷怎么这么大年纪还在忙活啊?”云萧问道。
“不忙活吃啥啊?”
“你孩子呢?”
“孩子啊,他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只有过年才回来那么几次,每次都会带很多东西回来。”
“是他带的东西不够多吗?”
“多啊,很多。够我年头吃到年尾了。”
“那您还在这忙啊。”
“我放不下这片地。”
“但好像只有您在坚持啊,周围好像没几个种水稻了。”
“对啊,我今年种完就不种了。这片地留给我儿子盖房子用。”
他们聊了很多,聊到了大爷的过去,聊到了他的孩子,但唯独没讲到他的未来和日常生活。或许这就是遗憾吧。
他们就在稻田过了一夜,这是少有的体验。或许这就是以地为床以天为被的具体表现吧。
醒来就着溪水洗了把脸,他们四人来到了大爷的家里。地方很小,房屋很破,问起大爷就说习惯了。
他们想不到大爷究竟是以这种情况生活了多久。鞠毋和卜言简单修补了破损和漏水的地方。
宣秋和云萧则是帮忙打扫了房子和院子。
他们不知道这样的干净能持续多久,但至少现在是干净的就够了。
谷子收完后并没结束,并不是所有谷子都是饱满的,还会有空壳。这时候就需要另一个机器:鼓风机。
用到这个的时候,需要把谷子从最上面的入料口倒入,然后摇动中间的摇杆,轻的谷子和空壳会从左边被吹出,剩下的谷子则是从下面流出。
这也不算结束。因为谷子此时还有一层壳。还需要用到其他机器加工。这一切做完才能得到能煮的米。
不过很多时候都会发现: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大爷的儿子离开他去别的地方发展,显然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如果还是守着这亩地,或许真的会饿死。
四人忙完手上的活便跟大爷告了别,他们并没要大爷的米,他们不确定大爷够不够吃。
“为什么粮食这么便宜啊?”宣秋忍不住问道。
“因为要吃饭的人太多了。全世界又不可能全是异人,总归还是有普罗大众的,他们还是要吃饭的。”
“那他们怎么办啊,简单的米不能卖贵,那他们是不是得饿死。”
“那就加工不就好了。”鞠毋提议道。
“加工要钱。”
种田有一个循环模式,播种和收割。其中需要投入的有农药和人工。
如果想要取得利益,就需要在多方面压缩成本。农药方面可以选育更优良的品种,人工可以变成大机械生产,这样更可以降低成本。
这时候会发现更大的问题:大机械生产需要大面积的土地,面积越大,平摊到每一亩的人工成本也就越低,相对收益也就越高。相对的,小面积的土地并不足以使用大机械,这会让人工成本提高。
大机械生产会生产出很多粮食。这必然会出现富余。这还会进一步降低价格。对于规模大些的影响不会太大,他们仍然会有利润。但对于小型个体户就会严重冲击。这是无法避免的。
小型个体户就会不断从种田解放出来,去到更多的地方。
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也算是一种好的结果。
“那是不是有些太过残忍了。”宣秋提出了看法。
“那也没办法,时代就是这样的,总会产生迭代。新事物对于老事物的压迫和淘汰是正常的。人也不例外。”
云萧这时想起了裴安鼓励他的时候,这多么的相似。身份变了,但道理却没变。
“走吧,我们的旅途还没结束。”
众人收起了悲伤,准备继续踏上行程。
“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什么?”鞠毋突然开口。
“怎么了。”云萧有些迷糊。
“这里是个遗迹吧?”
众人这时才回过神,转身看去,遗迹此时变成了初春的时候,稻田也变了模样,此时的稻田泡满了水,风吹过都觉得冷,而种水稻则需要踩在冰冷的溪水中,一点点慢慢把秧苗插下去。一亩地很大,一个人需要很久才能播种完。溪水很刺骨,如果没有雨靴很容易染病。
老一辈有着莫名的执着,并不想要穿上,就这么赤脚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