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章 李全归宋1(2 / 2)红楼:吾本纨绔,恁要只手遮天首页

可怜这小小张成卿卿性命丢在了山东,临死时也不知道是否后悔听了那些人的话。

消息也很快就传回了临安,朝堂之上当然是各种议论之声。

最终史弥远的提议,蒙金宋三国割据,如今谁家兵多,谁才有胜算。

当然二次招安,远比第一次要难的多,很多人都觉得从临安派使臣路途遥远,怕生变故。

于是难得一风了的统一,最后决定由离山东最近的湖州制置使贾涉代表朝庭与李全等部商谈招安事宜。

赵昀虽有心阻止,毕竟贾涉一家才是他手中唯一可用的武装力量。

可惜他的言语在朝堂之上,很快就淹没在群臣的反对声中。

赵昀心中更是暗想:有朝一日,我定让尔等唯我独尊!

林修获息此事之后,再一次给贾涉去了密信。

于此同时,大约二十天后,李全也收到了贾涉派来的信使。

李全对贾涉自然是熟悉的,毕竟那些年作为“贾似道”的随从小厮,也常见到贾涉。

他看到信后,心中泛起层层波澜,当下便召集了杨妙贞以及重要的将领刘全、李福、张中忠、郝定、霍义、彭义斌等人共同拆看贾涉派人送来的招安信件。

李全皱着眉头,率先开口道:“诸位,这招安之事,贾涉来信提及。我曾在贾大人身边走动,知晓他并非无谋之人。如今朝廷抛来橄榄枝,我思忖若受招安,我等兄弟或可不必再过这刀口舔血、朝不保夕的日子,兄弟们也能有个光明正途,不再被视作草寇流贼。”

言罢,他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似在探寻众人之意。

杨妙贞微微点头,轻声说道:“相公所言有几分道理,招安之后,我等也算有个归属,不再漂泊。只是这朝廷心思难测,上次之事当真不追究我等,真能如信中所言那般顺遂?”

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毕竟女子心思更为细腻,考虑的也更为周全。

刘全听后,立刻拱手道:“头领,我觉得这是好事,咱在这乱世之中挣扎,虽有一时风光,可难成大业。招安后,有朝廷撑腰,粮草军备不愁,还能博个功名,光宗耀祖,此等机会不可错失。”

他一脸兴奋,眼中满是对招安后美好生活的憧憬。

李福却眉头紧锁,有些犹豫地说道:“三弟,我总觉得此事没那么简单,朝廷以往对我等义军多有猜忌打压,如今这招安会不会是缓兵之计?一旦我等放下武器,岂不是任人宰割?我这条命没啥,可不能连累了兄弟们。”

他神色凝重,话语中充满了担忧。

张中忠手抚胡须,沉思片刻后道:“我以为李福兄弟之言不无道理。但我等若一直与朝廷对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若招安条件优厚,且能保我等军权不失,倒也可考虑。只是这其中细节,还需细细斟酌。”

他目光深邃,试图在利弊之间找到平衡。

郝定冷哼一声,大声道:“我不同意招安!朝廷昏庸,官逼民反才致使我等揭竿而起。如今要我等再受朝廷管制,那不是自投罗网?我等辛苦打下的地盘,怎能拱手相让?不如继续扩充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他性格刚猛,话语中满是对朝廷的不满与不屑。

霍义在一旁附和道:“郝定兄弟说得对。咱在这山东一带已颇有根基,何必去寄人篱下。招安之后,诸多规矩束缚,哪有现在自在。”

他眼神坚定,显然对招安之事十分抵触。

彭义斌则较为沉默,许久才缓缓说道:“此事重大,关乎我等生死荣辱。我以为不可仓促决定,当派人再探朝廷虚实,同时也要与其他义军互通消息,看看他们如何应对招安之事,再做定夺不迟。”

他的话让众人陷入沉思,营帐内一时安静下来,唯有众人的呼吸声此起彼伏,仿佛都在等待着一个能打破僵局的决定。

众人商议后决定就按照彭义斌的想法,金庭一定是不降的,仔细考查一下蒙古和宋庭的情况。

看看二者给出的条件,以蒙古为翘板,促使宋朝给出更优渥的招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