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始于1803年的第三次反法同盟,结束于1815年的第七次反法同盟。
而在第三次反法同盟之前,还发生了两次反法同盟,即发生于1792—1797年间的第一次反法同盟,以及1798年11月—1802年3月的第二次反法同盟。
由于当时荷兰参与了第一次反法同盟,1795年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击败,同年成立了傀儡政府巴达维亚共和国,直到1810年的拿破仑时期并入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0年,英国组织的第四次反法同盟以失败结束,在得知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吞并了荷兰之后,英国于1811年派出舰队占领了荷兰殖民地爪哇岛。
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胜利后,拿破仑被流放,荷兰得以脱离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在第七次反法同盟胜利后成立荷兰王国。
英国考虑到荷兰王国与英国本土很近,是一个非常适合向英国发动攻击的地方,须与荷兰保持良好关系,遂于1816年归还爪哇岛。
但是随着英国贸易量需求激增,苏门答腊明古连地区副总督史丹福·莱佛士认识到苏门答腊明古连地区位置不佳,难以发展。
1819年在印度总督哈斯丁的支持下,在一个本属柔佛王国的岛屿新加坡建立了新的殖民地。
爪哇岛的荷兰总督对英国在新加坡建立殖民地一事非常不满,认为新加坡属于荷兰的势力范围。
后荷兰与英国多次交涉,要求英国撤出新加坡。
当时有很多英国高官也顾忌荷兰的地理位置,认为英国应该尽量避免与荷兰开战,曾多次要求史丹福·莱佛士从新加坡撤出,避免局势恶化。
奈何史丹福·莱佛士不愿意放弃,曾多次尝试与印度总督哈斯丁联络,欲说服哈斯丁支持对新加坡的占领,并说明占领新加坡在法律上站得住脚。
史丹福·莱佛士认为马六甲属于马来西亚半岛,因此新加坡非荷兰势力范围。
此后数年,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在1824年达成了《英荷条约》,并互相承认势力范围。马来西亚半岛属于英国,东印度群岛属于荷兰,由此英国从苏门答腊的明古连地区撤出。
而此时荷兰王国的海军总吨位已经从1790年的8.7万吨降至1828年的1.5万吨,实力缩水极大。
不过,大英帝国也因为战争的影响,海军总吨位从鼎盛时期的36万吨,降至1828年的26万吨。
英国海军舰船2500吨—3500吨的一级战列舰降至3艘,一级战列舰因为造价昂贵和使用成本(船体大、火炮多、800余名船员),各国基本将其作为旗舰或象征,少量制造和装备。
海军舰船2000吨—2500吨的二级战列舰7艘,海军舰船1300吨—1800吨的三级战列舰126艘。
除了一级、二级、三级战列舰外,英国还有四级、五级、六级巡洋舰近57艘,单船吨位从450吨到1000吨不等。
英国总计吨位26万吨,大小舰船193艘。
好在近68%的舰船在英国本土布防,防止法兰西再一次统一欧洲。
而剩下约32%的舰船,计62艘舰船在南非、印度等地布防,即保护殖民地被侵犯,也是为了保护航线。
韩青云穿一身具有现代化风格,红黄相间的大都督制服,肩膀上挂着一颗金色的少将军衔,头戴大檐帽,像极了现代部队。
同样如此穿着的还有工业署孟雄,以及贸易署李国臣。
两人是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本身就有军职。只不过挂的是中校校军衔,比韩青云低了两级。
整个十九世纪,由于火器的普遍使用,冷兵器部队的编制已经过时了,根本不适合火器部队,汉阳海、陆两军的现代化建设,这成了必然的。
这是洋人经过百年的战争,早就摸索出来的编制,必然有其道理。
韩青云虽然对洋人不甚感冒,但军队现代化是必须要走的路,而且近现代战争经验是普遍适用的,并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汉阳府海、陆两军作为后来者,自然要学习的。
负责日常管理的的海军司令何志邦少校见到韩青云从船上下来,亲自跑步到身前,敬了个现代式的军礼,说道:“卑职汉阳舰队司令少校何志邦,见过大都督、左都督、右都督、骆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