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刘卓也不清楚这些人异常和善、友好的原因,所以只能暂时口头敷衍着,待了解清楚众人的意思之后再做打算。
任凭刘卓想破脑袋,其都难以相信这是天启皇帝命令魏忠贤悉心安排的。
自从捷报传入京城之后,关于刘卓及所部大军的封赏就成为了朝廷的要务。
“靖虏将军虽是文官,但以武将之身立此大功,为朝廷扫除辽东之患,立下了不世之功。况且,靖虏将军尽忠报国,功勋累累。虽未曾入阁,但为政一方之时,政绩卓着,可封公侯。”极少数的官员认为。
“刘卓出征辽东前是山东巡抚,担任的是文官一职,只能获封伯爵,断然不能封侯。”绝大部分的官员认为。
文官不许封公侯是一条大明律例。
《大明律》中有如下规定:凡文官非有大功勋于国家,而所司朦胧奏请辄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其生前出将入相,能去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勋一体,封侯谥公,不拘此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有人在没有明确理由的情况下贸然奏请皇帝册封文官为公侯,奏请之人与被奏请册封之人都要被杀头。
但是,如果被奏请册封为公侯的文官确实特殊的贡献,皇帝不但不会处罚,而且还可以批准。
虽然刘卓刚入京,但还是从一些官员口中知道了朝廷百官对于自己封侯一事的看法。
其实,刘卓对于获封什么爵位反倒并不在乎。只要朝廷给了实实在在的银子就行,这比什么都管用。
按照原历史的进展,天启皇帝在下个月的八月下旬就会魂归九天。只要自己辞官不干,并且交出辽东兵权,就不会摊上这位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这也是自己早就谋划好的。
就在刘卓思考着天启皇帝召回自己的意图是,宫内的几个小太监来到刘卓等人的落脚地,并传来消息。
“陛下口谕,三日后,召靖虏将军刘卓在乾清宫觐见,并进行封赏。”小太监恭恭敬敬道。
“臣刘卓领旨谢恩。”刘卓一脸平静道。
“刘将军,这几个老嬷嬷从小就身居深宫,熟悉宫内的一切礼仪,是陛下特意命其前来教将军熟识礼节的。”小太监笑着解释道。
“有劳公公了。”刘卓瞥了一眼身旁的戴世昌,示意其拿出银票孝敬几位。
由于刘卓等人的落脚地并不是秘密,在短短几日内,便有数十位多京官前来拜见。
刘卓对此自然是烦不胜烦,只能命人以学习宫中礼仪觐见陛下为由推脱了。
三日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
天启七年八月初,刘卓在宫中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天启皇帝居住、及处理日常政务之所乾清宫。
“微臣刘卓,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卓跪地行礼。
“平身吧。”天启皇帝左手按在桌案上,右手捂住嘴巴,咳嗽了几声。
“陛下要保重龙体啊。”刘卓装作一副异常的担忧样子,轻声劝说道。
“无妨,小毛病而已。”天启皇帝毫不在乎的说着。
小毛病,若真是小毛病就好了,刘卓望着朱由校那苍白的脸色,不禁为大明朝的未来捏了把汗。
“陛下,您千万不可过度操劳啊。您的龙体安康是我大明朝的头等大事,丝毫马虎不得啊。”刘卓于心不忍,一脸真诚的劝说道,希望可以引起朱由校的注意。
虽然不知道天启皇帝的病情,但原有的历史是不会骗人的。此时的天启皇帝恐怕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宫内有太医照料着朕的身体,朕就算不能长命百岁,再活个几十年还是没有问题的。”天启皇帝随口道。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刘卓一阵无语,再活几十年,你怕是一个月都活不了了。
也或许此时的朱由校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体的糟糕程度,也或许是其在硬撑着而已。不等刘卓继续开口,天启皇帝再次说道。
“五年平辽,你确实做到了,没有辜负朕对你的厚望。想要什么?你也说说吧。”朱由校并未理会刘卓的叮嘱与劝告,反而询问刘卓想要什么赏赐。
“恳请陛下恩准微臣辞官养伤。”刘卓跪地请求道。
“你刚立下如此功勋,正是为朝廷效力的时候,为何要辞官呢?莫非你看不上朝廷的赏赐?”天启皇帝怒形于色,一脸不善的注视着刘卓,随即问道。
“陛下,臣绝非此意。辽阳一战后,臣昏睡了五天五夜,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诊治的大夫也多番叮嘱日后需要静养,若是不遵从大夫的医嘱,臣恐怕是个短命鬼了。”刘卓一五一十的说道。
刘卓的话也是事实,在经历长达五日的昏睡,刘卓就被自身属性吓到了,寿命值直接缩减大半。
没有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恢复,自己的身体属性很难恢复到巅峰状态。
“原来如此,你若是不提及此事,我反倒忘了。”天启皇帝瞬间变了副面孔,笑着说道。
“陛下,这是燧发枪与红夷火炮的制造工艺。辽东一战,微臣已经证明了这些火器的威力。倘若九边重镇皆由此利器镇守,我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必定稳如泰山,国祚绵长。”刘卓压低了嗓音,郑重其事的说道。
“好。向朝廷贡献如此利器,足以证明你忠心为国。如此,朝中的那些个迂腐官员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你封侯有望!”天启皇帝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