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9章 购粮与制度(1 / 2)明末:大周太祖首页

“大人,我整理好了。”苏若莹见刘卓想要离去,急忙说道。

“放在案台上吧。”刘卓吩咐道。

将手中纸张快速的放置在案台上后,苏若莹又快速的跟上了刘卓的步伐。

“大人,李叔其实很好说话的,要不我在中间给你们说和说和。不然,以后见面挺很尴尬的。”苏若莹边走边劝说道。

“我都不在乎,你一个外人反倒关心起来了。你想做就做吧,事办成了没奖励,办不成有处罚。”刘卓见苏若莹异常积极,便答应了她的提议。

“好。”苏若莹一口答应。

见苏若莹依旧跟在身后,刘卓扭头询问:“你跟着我干嘛?我回家你也要跟着吗?”

“大人,我到了前面的那个路口才拐弯,也就顺一段路。”苏若莹笑着解释。

“哦。我往城南走,你往城东方向去。”刘卓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随即加快了脚步,与其拉开距离。

身后的苏若莹看着尴尬的刘卓,不由笑了起来。在苏若莹的注视下,刘卓的身影慢慢消失视野中。然后,心满意足的苏若莹兴高采烈的朝苏宅的方向走去。

“近些日子,你回府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济南也就巴掌大点的地方,有那么多事需要忙吗?”董映雪心有不悦,抱怨道。

“府上建的粮库投入使用了吗?存储了多少粮食?”刘卓并未回答的董映雪的询问,反而关心起粮仓的情况。

“存了几百石。这段时间,济南府内的粮食最近价格有些高,就没在市面上继续买。”董映雪皱眉道。

“糊涂,妇人之见。我不是早都说过了,不要在乎那点银子,你为什么就是不听?”听了董映雪的解释,刘卓瞬间变了脸色,冷哼一声淡淡说道。

“我是个妇人,可没我这个妇人,这个家会安稳吗?”董映雪气极反笑道。

“你是为了这个家,我就不是吗?陕西境内的大旱过不了多久就会蔓延到河南,河南受到了影响,山东就能逃得了?即便山东不发生天灾,存储的粮食还能坏了?”

“如今买粮食是多花了一些银子,可那又如何?挣那么多的银子不就是关键时候拿来用的。日后,说不定拿着再多的银子也难买到粮食。”刘卓苦口婆心的解释道。

“这样一来,山东境内的粮价可就越来越高了,你就不怕闹起了民变?”董映雪心中的怒气立刻就减了许多,先前的怒气也变成了如今的担忧。

“不会,临省、临府的粮商见到济南府粮价上涨,必定会往济南输入粮食。到那时,济南府的粮价自然会降下来。”刘卓自信满满,成竹在胸。

“倘若真是如此,也就不需要担忧什么了?那此后年年都要存粮吗?”董映雪确认道。

“嗯。前不久京师爆发了一场天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就连皇帝陛下仅存的皇太子也在爆炸后薨逝了,朝局也动荡不安。”

“以后的大明怕是多灾多难了,往往一个朝代走到尽头的时候,天灾才会层出不穷,源源不断。”刘卓感慨万千。

“胡扯。你就是在为自己的造反找借口。”董映雪不屑一顾道。

“我是不是胡说,日后你就知道了。府中,这些日子有什么要紧的事吗?”刘卓话锋一转,突然询问府中的近况。

“丰儿最近过于顽皮了,好几次在课堂上睡觉。先生也不好过多指责,只能私下告诉我。我给他讲道理他也不听,现在就看你这个当爹的了。”董映雪直接将管教孩子的事情甩给了刘卓。

“放心吧,我一定能把他收拾的服服帖帖。若是管不好他,我管他叫爹。”刘卓口出豪言,不以为意道。

听了刘卓的保证。董映雪“噗”的一声笑了起来。

虽然日后吃的多是陈粮,但有的吃总比没得吃强得多。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谁还会管这是陈粮?以小农经济为主封建社会中,粮食才是百姓、朝廷的底气,是国家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基础。

历代王朝更替的背后,都充满了血腥,百姓数量锐减,掌握特权的贵族阶层被后来者屠戮。究其根本,多数也都和粮食有关,百姓无粮可食,豪门趁机崛起。

不论是农民起义,还是世家门阀造反,性质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不过是换了个皇帝而已。

明末的农民大起义就是一场大清洗,只要赶跑了明朝的皇帝,自然会有人坐上那个位子。然后,新一轮的压榨、剥削再次上演,循环往复,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