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秦人不暇自哀(2 / 2)辽阔江天万里霜首页

“陛下,边关急报!”一名大太监匆匆跑入大殿,脸上写满了焦急。

李隆基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他的目光依旧停留在杨贵妃那妩媚的舞姿上:“有什么事比得上朕的贵妃?”

那大太监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声音带着颤抖的说:“安禄山反了!”

这一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大殿内炸响。

唐玄宗李隆基的脸色瞬间就变得苍白,这时他才终于意识到,他的江山,他的帝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怎么可能?安禄山不是朕的忠臣吗?”李隆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可置信。

大太监的头更低了,他的声音几乎听不见:“安禄山……他……他早就有了反心,只是陛下您……您未曾察觉。”

旋即,李隆基想起了安禄山那张谄媚的笑脸,想起了自己对他的宠信和放纵,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和自己的放纵,才会彻底引来这场灾难。

“……传朕的命令,立刻调集兵马,平定叛乱!”李隆基双手拍着龙椅,怒吼道。

可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军队已经攻破了洛阳,直逼长安,他的军队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

而唐军,因为长时间的和平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锐气。

长安城内百姓们惊慌失措,他们带着孩子四处逃散,寻找着安全的避难所。

而那些达官贵人,却只顾着自己的财产和性命,似乎已经没有人再关心这个国家的存亡。

杨贵妃站在宫殿的窗前,望着外面混乱的景象,她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她的美丽,她的宠爱,都将成为这场乱世的牺牲品。

“陛下,我们该怎么办?”杨贵妃的声音中带着颤抖。

“朕……朕必须离开长安。”

李隆基的声音低沉,似乎是带着些许的无奈。

“那……那我呢?”杨贵妃的声音中带着哀求。

李隆基没有回答,他转身离开了宫殿,他的背影在杨贵妃的眼中变得越来越模糊。

长安城外,唐玄宗李隆基带着少数的亲信和士兵,踏上了逃亡的道路。

李隆基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和自责,他的帝国,他的子民,都将因为他而遭受苦难。

而杨贵妃,被留在了长安,她的美丽和她的生命,都将随着这场叛乱的爆发而消逝。

安史之乱,这场改变了唐朝命运的战争,就这样在李隆基的疏忽和放纵中爆发了。

而这场灾乱的起因就是唐玄宗任用安禄山等胡人担任镇守边镇的节度使,又放任其拥兵自重;宰相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互相倾轧,水火不容,使得安禄山获得叛唐的实力和野心。

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但同时也加速了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而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就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排斥忠良,玩弄权术,荒淫无度。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