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与敌勾结的证据(2 / 2)大明泰昌,我是真的首页

杨廷和此言一出,意味着朝廷正式认可了新学改革。那些原本还摇摆不定的官员们,纷纷低下头去,不敢再多言。他们知道,大势已去,再阻挠下去,只会惹祸上身。

朱常洛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暗自得意。他趁热打铁,高声宣布:“朕决定,任命李贽为礼部侍郎,顾炎武为翰林院编修,二人共同负责新学改革的推行!”

李贽和顾炎武闻言,激动不已。他们没想到,皇上竟然会委以如此重任,心中顿时充满了感激和责任感。他们跪地叩首,齐声说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厚望!”

这场朝议,以新学的胜利而告终。然而,旁听席上的汤显祖,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他原本只是来观望,却被这场关于新旧思想的碰撞深深震撼。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剧家,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文主义的光辉,对封建礼教进行过深刻的批判。然而,多年来,他一直苦于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更找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今天,他终于看到了希望。新学改革所倡导的思想解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与他多年来的追求不谋而合。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可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机会。

汤显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起身离开旁听席,径直走向李贽和顾炎武,拱手说道:“两位大人,请留步,在下有一事相求……”

朱常洛目送汤显祖离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知道,新学改革的队伍中,又多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环顾四周,目光炯炯地望着殿下的文武百官,高声宣布:“今日,朕还要宣布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

金銮殿上,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新学改革,迎来了新的曙光。然而,在欢呼声的背后,一股暗流却在悄然涌动。

“皇上,臣有本要奏……”一个低沉的声音,打破了金銮殿上的喜庆气氛。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绯袍的官员从队列中走出,正是以刻板严苛著称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纪晓岚。他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

“纪爱卿有何事要奏?”朱常洛心中早有准备,脸上却不动声色,语气平静地问道。

“臣以为,新学虽好,却不可操之过急。”纪晓岚不卑不亢地答道,“皇上连设新科,重用新人,固然是为了网罗人才,但也难免鱼龙混杂,扰乱朝纲。况且,我大明以儒学治国数百年,岂能轻易推翻?”

他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一些原本就对新学心存疑虑的官员们纷纷附和,一时间,金銮殿上又开始议论纷纷,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朱常洛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冷笑。他知道,纪晓岚等人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他们表面上是反对新学,实际上是在维护自身利益,害怕失去手中的权力和地位。

“诸位爱卿!”朱常洛猛地站起身,龙颜微怒,声音洪亮而威严,“新学改革,势在必行!朕意已决,任何人都休想阻拦!”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朕知道,你们中有些人对新学心存芥蒂,认为它是洪水猛兽,会颠覆传统,动摇国本。但朕要告诉你们,你们错了!”

“我大明立国两百余年,弊病丛生,积重难返。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倭寇横行东南沿海,边患不断。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唯有改革,才能救大明,才能救百姓!”

他语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敲打在朝臣们的心头。金銮殿上,鸦雀无声,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静静地听着皇帝的训斥。

“朕今日便告诉你们,新学改革,不仅要改科举,改教育,更要改制度,改思想!朕要让大明焕发出新的生机,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朱常洛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心中翻涌的情绪,继续说道:“今日,朕要宣布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第一,设立皇家科学院,招揽天下能工巧匠,研究新式武器装备,发展工商业,富国强兵!”

“第二,兴修水利,鼓励开垦荒地,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生产力,让百姓吃饱穿暖!”

“第三,废除八股取士,开设新式学堂,教授数理化等实用知识,培养治国安邦之人才!”

“第四,鼓励民间办学,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破除封建迷信,让百姓明理知礼,开阔眼界!”

……

一条条改革措施从朱常洛口中说出,如同一道道惊雷,在金銮殿上炸响。朝臣们面面相觑,震惊不已。他们没有想到,皇帝的决心如此之大,改革的力度如此之强。

朱常洛的目光坚定而自信,他知道,自己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然而,在欢呼声的背后,纪晓岚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他微微低头,掩盖住眼中的怨毒,心中暗暗发誓:“皇上,您想推行新学,可没那么容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