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春潮涌动,新学初兴(1 / 2)大明泰昌,我是真的首页

“来人,”朱常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传朕旨意,明日辰时,在国子监设坛讲学!”

第二日,旭日东升,国子监内早已人头攒动,平日里庄严肃穆的学堂今日却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躁动。天子要来国子监讲学,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朱常洛一身龙袍,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讲坛前。台下,不仅有国子监的监生和教谕,还有许多闻讯赶来的朝臣和学者,其中就包括思想激进的李贽和年轻有为的顾炎武。

“朕今日前来,是想与诸位谈谈‘新学’。”朱常洛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寂静的院落中回荡。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新学?何为新学?众人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

朱常洛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所谓新学,即跳出儒学经典的藩篱,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去探求知识,去思考问题。朕以为,我大明若想长治久安,就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新的气象!”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诚然,儒家经典是治国安邦之本,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将之奉为圭臬,而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朱常洛的一番话,如同平地一声雷,在国子监内炸开了锅。一些思想陈旧的教谕眉头紧锁,认为这是离经叛道;而另一些年轻的学子则听得热血沸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李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起身高声说道:“皇上所言极是!我等读书人,不应只读圣贤书,更应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谋福祉!”

顾炎武也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道:“皇上英明!新学之兴,乃是大势所趋,我等愿为皇上分忧,为大明开创盛世!”

李贽和顾炎武的发言,得到了部分师生的支持,他们纷纷起身,表达对新学的拥护。一时间,国子监内气氛热烈,赞同声和反对声交织在一起,如浪潮般此起彼伏。

朱常洛看着眼前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新学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他已下定决心,要在这古老的帝国掀起一场思想的革新。

而这一切,都被站在人群中的董小宛看在眼里……

董小宛站在人群边缘,一身素雅的衣裙掩盖不住她动人的风姿。她美眸流转,将台上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朱常洛慷慨激昂的演说,李贽和顾炎武的积极拥护,以及台下学子们或兴奋或迷茫的神情,都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在她面前徐徐展开。她原本只是来送一封书信,却不想撞见了这样一番景象。听着朱常洛的声音在耳边回荡,感受着周围气氛的热烈,董小宛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她本以为帝王都是高高在上,只知享乐,却不想朱常洛竟有如此胸襟和抱负,想要改变这古老帝国的命运。这份决心和勇气,让董小宛心中充满了敬佩。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皇上,臣有异议!”说话之人,正是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晓岚,此人向来以博学多识、恪守儒家经典而闻名朝野。他从人群中走出,朝朱常洛深施一礼,语气却十分不满,“皇上推崇新学,固然是为了大明江山着想,但自古以来,治国安邦皆以儒家经典为本,皇上此举,岂不是要将我大明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尽数推翻?这与那等数典忘祖之辈何异?!”

纪晓岚此言一出,原本有些骚动的场面顿时安静下来,不少持保守思想的官员和学者纷纷点头称是。他们看向朱常洛的眼神中,充满了质疑和不满。而那些支持新学的师生们则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应对。一时间,国子监内的气氛变得十分微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朱常洛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朱常洛面对纪晓岚的质问,神色不变,嘴角反而勾起一抹淡笑,“纪爱卿所言差矣,朕今日推崇新学,并非要将儒家经典尽数推翻,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之与新学相融合,以求更完善的治国之道。”

他环视四周,目光炯炯,语气坚定,“儒家思想固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时代在发展,我大明若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如何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学并非洪水猛兽,它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农业、增强国力,让百姓安居乐业!”

朱常洛顿了顿,声音更加洪亮,“朕意已决,新学改革势在必行!今日,朕希望在座各位能够摒弃门户之见,共同为大明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这番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帝王的威严和自信。台下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禁被他的气势所感染,不少人开始低头沉思,重新审视新学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