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在地上之后,先找水平,调整支架。这里有两个旋钮,一个用以粗调,一个用以微调。
“粗调在下,微调在上,记牢了……
“第三步,确定射击距离,通过测距,计算出是五百米,那就调整到五百米。同样的,三个旋钮,最大一圈的,精度是一百米,次一圈的,十米,再次一圈的,一米。
“三调之后,只需要按下点火,发射就可以了。”
这,是吸取了高原一战,火炮机动性不足这一弱点而设计的。
一同学问:“那,要是失败了怎么办?”
于一彤给出了办法——
“趴下,用最快的速度往远离的方向爬!”
又一指旁边的甲胄,“它在五米之外,就能保你肌肉、骨骼不受毁灭性伤害,你能跑出十米,内脏就能保住。
“余下的,看命!”
紧接着就介绍了这一副盔甲——青鳞甲。
军中制式单兵甲胄。
采用了特种陶瓷工艺,通身青黑色,看起来就像是一块、一块的青鳞,极有压迫感。
“苏晏,过来!”于一彤叫苏晏上前,充当模特。
然后,就一边给苏晏挂甲,一边介绍这甲胄的特点、穿戴方法。
和古代人的盔甲不同。
青鳞甲作为现代化的战争用具,其中一大要求,就是要求可以快速穿戴,经过训练的士兵,将甲胄全部穿戴好,仅需要五秒左右。
最后,头盔一戴。
苏晏宛然变成了一个狰狞的青色怪兽,无一处不透着渗人的光。
他的身形足足因甲胄,粗大了两圈。
动作却是完全不受影响。
贴合身体的,是一层柔软且充满弹性的内衬,散出丝丝的凉意。
“好,刚才的甲胄穿戴法,我已演示了一遍……下面,看看效果。苏晏——”于一彤拍了一下苏晏肩膀。
苏晏便自后一跳,整个人骤然后掠,而后就在空地上翻了一个跟斗。
接着,便是进步一砸,又将手一转,钩挂下去。
再一探手,一掌拍出。
又学京原地起脚,“嗖”一下,毒蛇一般蹿到面门,跟着又侧身踢、后踢,尽量大动作、大范围的活动。
苏晏说:“丝毫不受影响!”
“行了,过来。”
苏晏就跑回来。
于一彤就又介绍了另外三样,刀、剑、枪。皆是冷兵器。
于一彤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也都上过关于武器的性质的课程吧?那,你们来说说,这三样武器的特点。”
有关刀、剑、枪三者,这四百年来早就研究透彻了。
一人说:“这三者中,以枪成本最高,也最难防范。沙场之上,枪是百兵之王,刀是百兵之胆。”
也有人讲:“战斗之中,剑比刀更难应对,却成本高昂。”
“是,书上说,剑有一尖双刃,长足一米左右,短一些的,也七八十厘米,被它指着,也无奈何。”
“对,刀也只是一面刃,适合劈砍……”
“不错。”
“我听我爸讲,说古书上有记录,古代的时候有大唐,当时军力鼎盛,士兵用的就是一种被称为陌刀的东西。
“陌刀,就是给一柄剑,配上了枪的柄。据说迎敌的时候,一劈下去,人马俱碎!”
“那不该是刀吗?”
于一彤在一旁听着,这一些学生的知识,却足见庞杂。
等他们讨论完,才开口,“说的不错,陌刀的确是给剑加上了长柄,在之后的一个叫宋的朝代,有一种朴刀——它才是刀配上了长柄。
“这个也正如你们前面所说,原因是一样的。
“剑之利,胜刀良多,但也更难制造,成本更高。所以,刀就逐渐占据了主流。
“且刀也有一样好处,就是它更符合人一些本能的习惯——
“譬如劈砍。
“可用剑,却不是这样的。”
说到这里,就突袭苏晏,“苏晏,剑是怎么用的?”
苏晏一身青鳞甲,藏在群人中,宛如是一个狰狞的怪物潜藏,一声不吭。没想到竟然还有自己的事儿。
苏晏道:“用剑之道,其一在指!”
教科书般的标准答案。
“示范一下!”
于一彤用下巴点一下,示意苏晏拿剑示范。
苏晏一伸手,便抓住了桌子上的制式长剑,于眼前一横,便拔剑出鞘。
一道秋水般的光滑绽开,他仿佛抽出了一条盈盈波光。
剑再一伸,便直指出去。
他侧身而立,手臂伸直,剑一伸直,和手臂形成了一条直线。
苏晏的脚下,悠忽进退,左右移动。
口中讲道:“剑指之要,在依锋芒,用剑特性。用剑有四,用其尖、用其下锋、用其上锋、用其长。
“剑指,需把控距离,彼进则我退,彼退则我进,须使敌方如芒在刺,却不能过剑锋芒。
“剑指的妙诀,全在步法上,进退是关键。”
于一彤点头,“很好。”
苏晏一抖腕,剑便似突然间活了一样,似一线细流起平湖,高高跃起。
阳光一撒,却溢满剑身,流光似缎,光便将人眼睛恍了一下。
众人不及看清怎么回事,那剑就已经回鞘。
苏晏的这一下卖弄,却极是巧妙,既见本身用剑之精,又在一瞬间,巧妙的利用了光线,制造了迷幻的效果。
只听“噌”一声,剑回鞘,苏晏一拍,就把剑放在了案上。
于一彤嗔他一眼,“我让你展示剑指,让你卖弄其他了?一边给我站着去!”
苏晏“嘿嘿”一笑,站到了旁边。
于一彤便又叫了一同学上来,演示刀法。
这个男生,却是上手便双手握刀,将手放在了左肋,刀背却是挨着右肩。
突一大步跨出去,手自上扬,而后收臂一拉,刀便连拖带劈,形成一道耀目的刀光。
将一股一往无前,劈开一切的气势尽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