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与西邻郑国在周王朝众多诸侯国中,均为中等之国。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近旁的晋楚大国,因此常被裹挟进晋、楚等国间的攻伐战争。
几百年里宋郑两国间相互征伐,大小战争多达几十次,仇怨颇深。
转过年春夏宋国大旱,这让郑国觅到了寻仇的良机。
前一年,晋国携宋国攻打郑国,晋国夺取郑国九座城邑。郑国国君郑声公自知无力复仇晋国,但对付夹在晋楚大国间的难兄难弟宋国,怎能放弃此等良机。
秋收后,郑声公命大司马良犀为统帅,领兵三万攻入宋国。
宋绍公接到边邑战报,心里大惊。这年为赈济国内遍地的饥民,宋国从越国购买并借了大量的粮食,此时国库空虚,恐怕无力筹备与郑国作战的辎重与粮草。
有敌来犯,宋绍公忙召集六卿等重要大臣商议对策。
大司马皇非我认为,秋粮虽然有些收成,但国库的粮食大半已用于还债,根本没有余粮支撑三万军队,出征作战。
宋绍公看向司徒皇怀与司空乐筏,问二人能否筹集些钱财救急,火速从楚国购买粮草,以资军用。
二人都直摇头,表示赈济旱灾,不但使国库空虚,许多必要的工程都早已停止,除非出售大片良田给卫国鲁国,不然筹措不到足量的钱饷。
显然郑国正是看到,宋国旱灾之年国库空虚,无力组织大军迎战,才重兵压境。
常规战法绝难退敌,左师灵不缓思虑后,说:“当前局面,应对郑国的三万大军,只有智取不可力敌。或许选拔一万精兵进行闪击,方有一线胜机。”
宋绍公觉着灵不缓的主意虽冒险,却不失为救急之法,不由点头。
司空乐筏却说:“兵士勉强饱腹,士气低落不宜作战,应固城坚守向晋国求援。”
右师皇缓觉着,向晋国求援,不靠谱。“当前晋君已失权,六家权臣把持国政,信誉大不如前。上年我们协同晋国攻打郑国所获城邑,全被晋国知氏据为己有,事前约定应分给宋国两城,事后全不作数。没有好处,晋国恐难出兵。”
虽然出战失败机率极大,但向郑国割地求和,断然都不能接受。
商议来商议去,最后一致认为左师灵不缓的主张,最有可行性。但是由谁统兵迎战,成了难题,好像谁也不想拿这个烫手的山芋。
宋绍公看六卿与几位将军都举棋不定,大家士气低落,好像还各怀心事,若强命谁统兵出战,恐怕也难取胜。
见无人主动请缨出战,年轻的绍公心下一横,宣布亲自统精兵一万迎敌。
六卿与将军们都甚感意外,自绍公意外坐上君位,这十几年一直没甚作为,低调谨慎。掌控在六卿手上的军政大权,他始终没有尝试过收回。
今日见国君气魄豪迈胆气十足,大家不但没觉反感,反而多有期待,感觉这才是一国之君该有的胆识。
大成殿上沉闷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左师灵不缓首先站起表态,愿随绍公出战。几位将军的士气被激发出来,都大声宣告愿为国拼死一战。
宋绍公见此情景略感欣慰。他宣布自任统帅,任命灵不缓、皇缓为左、右大将军随自己出征。同时命太祝乐襄出使晋国,请求粮食援助。
绍公从未领兵上过战场,具体作战方案仍需听听将军们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