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大军,猛攻平夏城,及其附近的,六处堡垒,即,泾原路。其攻势之猛烈,则堪称,历次,匡、夏交战之冠。
第二次平夏城之战,虽然激烈,但已经没有新意。
因为匡朝的军队,已经展开了,自动化的战争算法。其他诸路匡军,采取了弹性防御的战术,立即出击西夏。
河东路、熙河路,从东、西两路,直插西夏腹地,搞起了打、砸、抢、烧。
环庆路和秦凤路,立即派出精兵强将,支援平夏城。
平夏城,守将郭成,鼓舞士兵,死命坚持,堡垒固守。
连攻十三日之后,西夏已成强弩之末。
西夏大军耗光了全部口粮,士兵陷入恐慌。小梁太后再不愿意放手平夏城,却也只能悻悻而去。
随即,匡军设伏追击,夹道相送,沿途重兵立即开出,暴击西夏军队。
同时,章质夫派出骑兵部队,会同平夏城的守军和援军,组织了六个纵队,深入西夏腹地、展开追击。
第二次平夏城之战,西夏完败、匡朝完胜。
而到了这个时候,匡夏之战,基本结束。因为,失去横山、天都山防线,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在这之后,以定难五州,为基本盘,的,西夏,根本扛不住,匡朝的泰山压顶。
平夏城之战后,西夏彻底认怂,国主上表谢罪,同时复用匡姓。在绥朝的斡旋下,匡朝则停止了进攻步伐。
政和四年。
太宗之另一来孙、顼宗第十一子、煦宗、匡哲的弟弟----佶宗、匡徽,发动了横山之战,彻底控制了陕西路、陕北沙碛以南,的,战略要地。西夏纳贡请和,匡朝罢六路兵。
至此,百年匡、夏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匡朝也是在积蓄力量。在平定夏州之后,匡朝还会再次关注,幽云十六州。
绥、匡战争,将会持续二十六年,直到澶渊之盟。而在此期间的所有和平,都将是大战前的蓄力。
佶宗在位时期,绥朝国力大衰、金人崛起。在金人灭绥过程中,匡朝,太傅、检校太尉、枢密院枢密使、西北监军和开府仪同三司----童道夫,与,门下省的老大、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加衔太师----蔡元长,等,当权派中的代表,以为可以趁机夺回燕云十六州,遂不顾唇亡齿寒的道理,定下了,联金攻绥,的,政策。
宣和四年。
童贯率军,两次攻打绥朝,都大败而归。
处于亡国绝境中的,绥朝军队,竟能将,数量极为优势的,匡朝军队,给打得,溃不成军。
责在匡朝?责在战争?责在穷兵黩武之念。
此时,匡朝军队战斗力之低下,才是真正的“积弱”。匡朝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被金人悉数看在眼里。
宣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绥帝耶律天祚,在应州,被金人,完颜娄室,等,俘虏。八月,被解送,金国国都上京城,被金太宗降为海滨王。绥朝正式灭亡。
宣和七年。八月。
金军大举南侵,攻打匡朝。
佶宗、匡徽,传位给,自己的长子,自称太上皇。匡朝朝廷急忙遣使议和,但金军一面佯许和议,一面继续进军。
靖康元年。正月。
金军南下,宗翰、宗望,两部,渡过黄河,最终,直抵东京城下,会师,对匡朝,形成了包围之势。
太宗之仍孙,佶宗、匡徽的长子----亶宗、匡钦,派使者,赴金营求和,但未能成功。
金军随即攻城,虽然匡朝守军,曾经多次击退了金军,但,亶宗,仍继续,与金议和,并答应了,给金国赔款和割地的要求。金军在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撤军北归。
靖康元年。八月。
金军再次南侵匡朝。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
东京城破。亶宗,亲赴金营,献上降表。金军随即大肆搜刮匡朝的府库,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
靖康二年。四月。
金军俘虏了佶宗、亶宗父子,及,大量的,匡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官员和工匠,等,三千余人,北撤。同时,掠去,匡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金兵退走前,还立了,匡朝投降派头目,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张子能,做傀儡皇帝,国号“楚”。
至此,北匡,正式灭亡。史称:“靖康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