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在河南的农民军还没有发展到四川“摇黄”那种专业的程度,他们只是纯粹的饥民,只为不被饿死。河南连年旱灾和蝗灾,使得土地贫瘠,庄稼颗粒无收。山里的野草野果也被吃光了,人们不得不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东西,甚至连树皮和泥土都不放过。道路上饿死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尸体常常被饥民们疯狂抢食,以维持一丝生存的希望。
河南的灾情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连年的旱灾和蝗灾使农田荒废,河流干涸,水源枯竭。许多村庄的水井已经干涸,人们不得不远行数里去寻找水源。由于缺乏食物,人们的身体极度虚弱,疾病蔓延,死亡率急剧上升。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孩子和老人首当其冲,成为了最脆弱的群体。
河南基层的社会秩序已经完全崩溃。饥民们纷纷自发起义,组织起来对抗富户和官府。他们开始“吃大户”,抢夺富人的粮食和财产,以求生存。这些起义虽然规模不大,但频繁发生,遍布河南各地。一些较为有影响力的饥民领袖开始出现,他们利用自己的威望和能力,组织起更多的饥民,形成了一定的势力。
尽管如此,这些饥民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武装力量,仍然处于宗族和乡亲拉帮结派的状态。每个小团体都有自己的首领,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和合作。这种分散的状态使得他们在面对明军时显得无力,很容易被各个击破。一些小团体甚至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互相争斗,进一步削弱了整体的力量。
明廷对河南的饥民起义非常关注,已经开始调集兵力进行剿灭。明军的装备和训练都优于饥民,一旦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些分散的饥民很难抵挡。然而,明军的行动也面临诸多困难,例如如何在灾区找到足够的粮草供应,如何在复杂的地形中追捕分散的饥民等。因此,剿灭行动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成效。
如果不出意外,这些饥民很可能会被明军剿灭。然而,如果明军的行动迟缓或者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这些饥民可能会逐渐演化成类似于四川“摇黄”那样的土匪军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组织化,形成更强大的武装力量,对地方政权构成更大的威胁。此外,如果明廷不能有效解决河南的灾情,饥民的愤怒和不满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导致更大规模的起义和动乱。
社会各界对河南的灾情和饥民起义也作出了不同的反应。一些有良知的士绅和官员开始呼吁朝廷采取措施,救助灾民,缓解社会矛盾。一些民间慈善机构也开始组织救援,提供食物和医疗援助。然而,这些努力在庞大的灾情面前显得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无论是为了打开局面扩张实力,还是为了避开左良玉和贺人龙这些最能打的明军精锐,李自成都决定要离开川陕边境,前往河南大闹一场。河南的灾情和混乱局势为他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可以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然而,现在去河南的交通要道武关,却被左良玉的士兵把守得水泄不通。
李自成深知,要想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河南的饥民起义为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那里的灾情严重,社会秩序混乱,正是他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此外,避开左良玉和贺人龙这些明军精锐,也是他不得不考虑的战略选择。这两位将领都是明军中的佼佼者,战斗力极强,如果硬碰硬,李自成的部队很难占到便宜。
武关是连接川陕和河南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左良玉深知这一点,因此在这里部署了重兵把守。武关的城墙上布满了弓箭手和火枪手,城门紧闭,城下挖有深沟,还设有木栅和石墙,防御工事十分坚固。左良玉的士兵们个个训练有素,士气高昂,随时准备迎战来犯之敌。
一个月前,李自成的队伍只有千把人,分散行动走荒山野岭去河南并不是不可能。然而,现在他已经收编了数千陕西农民军,其中很多人他并不熟悉,根本无法做到化整为零转移。这些新加入的农民军士气不稳定,纪律性也不强,一旦分散行动,很容易被明军各个击破。因此,李自成只能选择强攻武关,强行突破明军的封锁。
李自成召集了手下将领,商讨强攻武关的计划。他决定采用多路进攻的策略,分散左良玉的注意力。一部分兵力负责正面进攻,吸引敌军主力;另一部分兵力则绕到武关的侧翼,寻找薄弱点进行突破。同时,他还派人潜入武关附近的村庄,收集情报,了解敌军的布防情况。
尽管李自成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他依然面临着内部的挑战。新加入的陕西农民军中,有些人对李自成的领导并不完全信任,还有一些人因为长期的饥饿和困苦,士气低落。李自成必须通过鼓舞士气、加强纪律等方式,确保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除了武关的防守外,李自成还要应对其他明军的潜在威胁。左良玉和贺人龙虽然主要驻扎在其他地区,但他们的机动部队随时可能支援武关。因此,李自成必须在短时间内速战速决,避免陷入持久战。
---
但这时候,真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因为左良玉在云阳挂机,根本不追击张献忠。杨嗣昌和万元吉从左良玉部下调兵,抽给猛如虎去追击张献忠,结果,武关的一大股士兵都被抽走。
左良玉在云阳驻扎,似乎对张献忠的动向并不在意。他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巩固自己在当地的势力上,而忽视了对张献忠的追击。这种疏忽给了张献忠喘息的机会,也间接影响了整个战场的局势。
杨嗣昌和万元吉作为明朝的高级将领,对当前的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意识到张献忠的威胁不容小觑,因此决定从左良玉的部队中抽调兵力,支援猛如虎去追击张献忠。这一决定虽然加强了对张献忠的围剿力度,但也导致了武关的防御力量大幅削弱。
随着大量士兵被调往四川,武关的守备力量变得极为薄弱。原本坚固的防线出现了明显的漏洞,守卫武关的士兵数量锐减,士气也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对李自成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自成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他迅速召集了手下的将领,商讨如何利用武关兵力空虚的局面。经过一番讨论,李自成决定采取突袭的方式,迅速打通武关通道。
李自成亲自率领干儿子李双喜带领的五百骑兵,连夜奔袭武关。这五百骑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精锐,战斗力极强。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接近武关明军的营寨。由于武关的守军人数减少,警戒也相对松懈,李自成的部队得以顺利接近目标。
当李自成的骑兵冲入武关的营寨时,明军守卫才刚刚发现敌人的到来。一时间,营寨内乱作一团,号角声、喊杀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激烈的战斗画面。
李自成一马当先,挥舞着长刀,斩杀敌军如砍瓜切菜。他的干儿子李双喜紧随其后,手中的长枪如同毒蛇般刺向每一个敢于阻拦的敌人。五百骑兵如同一股洪流,势不可挡地冲破了明军的防线。
明军守将见状,急忙组织反击。但武关的守军人数本就不足,再加上突如其来的袭击,使得他们的抵抗显得格外无力。明军的弓箭手试图用箭雨阻挡李自成的骑兵,但效果甚微。骑兵们灵活地躲避着箭矢,继续向前冲锋。
随着双方的短兵相接,战斗变得更加惨烈。李自成的骑兵们凭借着出色的骑术和勇猛的斗志,迅速突破了明军的阵地。明军的步兵在狭窄的通道中难以展开,只能被动地抵挡骑兵的冲击。
李自成一跃下马,与明军守将展开了激烈的单挑。两人的兵器在空中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李自成凭借过人的武艺,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他一招致命,将明军守将斩于马下,彻底瓦解了明军的抵抗意志。
随着明军守将的阵亡,武关的守军彻底崩溃。李自成的部队迅速占领了武关的关键要塞,打通了通往河南的通道。武关内外,尸体横陈,血流成河,一片狼藉。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全部人马终于越过武关,顺利进入了河南。这一行动不仅为李自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他在河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自成的部队士气大振,纷纷庆祝这一胜利。
---
听闻武关被李自成打穿的消息,左良玉依然无动于衷。他似乎对张献忠的动向更加关注,甚至有些畏首畏尾,不敢轻举妄动。此时,正在四川被张献忠吓得鸡飞狗跳的督师杨嗣昌,得知武关失守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李自成的威胁不容小觑,立即传令给陕西巡抚丁启睿,要求他火速调集兵马,追击李自成。
丁启睿接到杨嗣昌的命令后,内心充满了无奈和焦虑。陕西的兵力本就不多,而且长期拖欠军饷,士兵们的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更糟糕的是,陕西的士兵们已经对频繁的调遣感到厌倦,他们抱怨连连,纷纷表示不满。
“欠我们的工资已经好几个月了,现在又让我们去追击李自成,这不是拿我们当炮灰吗?”一名老兵愤愤不平地说道。
“我们陕西人不仅要到四川剿匪,还要去河南找贼,难道我们陕西兵是兵,其他地方就没有兵了吗?”另一名士兵附和道。
秦兵们的怨声载道,使得丁启睿的调兵工作进展缓慢。尽管丁启睿多次催促,但士兵们依然拖拖拉拉,不愿意出征。他们认为,陕西的士兵已经承担了太多的责任,不应该再被无休止地调遣。
趁着秦兵们迟迟未能集结,李自成的部队迅速穿过武关,进入了河南。李自成深知时间紧迫,他命令手下将士加快行军速度,尽量避开明军的追击。经过一番艰苦的跋涉,李自成的部队终于安全抵达河南境内。
进入河南后,李自成迅速调整战略,开始在当地招募新兵,扩充自己的势力。他利用当地民众对明朝统治的不满,宣传自己的反叛理念,吸引了大量农民和流民加入他的队伍。李自成的势力迅速壮大,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李自成的顺利突围,使得明朝的统治者深感不安。崇祯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然而,由于各地兵力分散,加上内部矛盾重重,明朝的反应显得迟缓而无力。李自成的崛起,进一步动摇了明朝的统治根基。
---
李自成率部进入河南后,迅速展开了对当地局势的调查。他发现,河南地区连年灾荒,民不聊生,许多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聚众为匪,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山寨。其中,熊耳山以西的四十八个山寨尤为著名,这些山寨的饥民和强盗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明确的目标。
十一月底,李自成决定先从这些山寨入手,壮大自己的力量。他派遣亲信前往各山寨,传达自己的意图:愿意归附者,将获得公平的对待和未来的希望;拒绝者,将面临严厉的打击。李自成的使者们不仅带来了口信,还带去了少量的粮食和衣物,以示诚意。
“李将军深知你们的苦处,愿意带领大家共同反抗暴政,争取生存的机会。”一名使者在山寨中对饥民和强盗们说道,“只要你们愿意归附,李将军会保证你们有饭吃、有衣穿。”
面对李自成的恩威并施,大部分山寨的首领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归附。他们深知,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而李自成的势力和承诺给了他们新的希望。一些心存疑虑的首领,也在看到李自成的实际行动后,逐渐放下了戒心。
李自成亲自巡视了各个山寨,安抚民心,同时选拔了一批有能力的首领担任各级指挥官,负责整编和训练新归附的饥民和强盗。他强调纪律,要求所有归附者必须遵守军纪,不得随意掠夺百姓。
在短短一个月内,李自成成功地将四十八个山寨的饥民和强盗全部收编,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接下来,他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横扫周边的富户庄园,收缴富户的存粮,分发给饥民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