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前世今生之南宋李延年(四)(1 / 2)前世今生的故事首页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宋末年犹如一幅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沧桑的画卷,而李延年的故事便是这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大仙总是兴致勃勃地讲述着那些过往的传奇。

“昨晚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李延年的故事,也从他的故事线索中牵扯出了其他几个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说明故事的脉络正一点一点的变得清晰。相关的人物也在一个个的浮出水面。你们风云变幻的前世犹如一幅巨大的拼图,这一点一点的趋于完整。这个你们不可否认吧?”

小天师风子不由自主地抢答说道:“对,不可否认!”

今晚,故事继续在这静谧的氛围中流淌。

宝佑6年(1258年)4月16日,那是一个注定被铭记的日子。李延年顺利完成了王照交给他的任务,在义军大部队中成功树立了威信,从此稳稳地站住了脚跟,跻身将军的行列。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踏实,仿佛是命运在指引着他走向更伟大的使命。

时光流转到开庆元年(1259年)5月,初夏的气息弥漫在大地。蒙古高原上,青青的绿草如茵,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然而,对于南宋来说,这片草原却隐藏着无尽的危机。此时的蒙古人正在厉兵秣马,积极储备战略物资,他们的野心如同草原上的野火,随时可能向南蔓延,威胁着南宋的安宁。

为了遏制蒙古骑兵的壮大,斩断蒙古南侵的战略资源,李延年再一次临危受命。他带领着一万名英勇无畏的骑兵,从黑水出发,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的征程。他们穿越了河西走廊,那是一条充满历史沧桑的通道,见证了无数的金戈铁马和岁月变迁。途经新庆府神木郡,每一处土地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最后,他们绕路幽州,缓缓进入了蒙古高原。

5月22日,李延年的军队驻军在离丰州不过百里的托尔粱一带。当晚,月色如水,洒在草原上,给这片大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李延年召集部将商讨进攻对策,气氛紧张而肃穆。

他拿出临行前张军师交给他的行军作战图,小心翼翼地在草原上铺开。手下部将数十人围成一圈,目光紧紧地盯着那张地图。地图上,不仅仅有张军师圈起来的标记,在那空白处,还有张军师亲笔签名的一句话:“兵者诡道也,欲攻其心,必出其不意,至其要害,扰其心,乱其志,勿念战。”

这群为了家国天下长途奔波的将士们,在遥远的蒙古高原看到张军师的亲笔提字,内心一阵感动。那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嘱托。李延年和众将士相识一笑,心领神会。他们深知,这场战斗不仅仅是为了胜利,更是为了守护身后的家园和百姓。

李延年,这个命运坎坷却又天生沉着冷静的将领,手指着军师圈出来的地名,开始有条不紊地对身旁的部将规划布局起来。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胜利的曙光。

“何童,赵天宇听令,你二人率2000骑兵从兔子粱右侧进军佯攻丰州北门,切要记住,敌攻你就撤,敌退你就攻,务必要拖住他们,扰乱他们的阵脚。”李延年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何童和赵天宇对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他们齐声领命,仿佛已经看到了战场上的硝烟弥漫。

“朱培明,欧阳龙江听令,你二人率领三千骑兵务必在拂晓之前,赶到丰州西南的马子坳,在此地设伏,依托马子坳的地势,阻击前来救援的蒙古骑兵。”

朱培明和欧阳龙江抱拳应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马子坳的地形他们早已熟记于心,心中默默盘算着如何利用地势优势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刘越洋,孙克清听令,你二人率领一千骑兵从侧翼进攻丰州马场,战马能带就带,不能带一律杀死,粮草辎重全部焚毁,除了病残老弱妇儒,凡12岁以上或者身高五尺以上,60岁以下的男子全部处死,任务完成速速撤军,切不可恋战。”

刘越洋和孙克清面色凝重,他们明白这是一场残酷的战斗,但为了国家和百姓,他们毫不退缩。

“韩举刀,韩靖,你二人带领2000骑兵,直驱丰州北牧场,以两人一队的阵型铺开快马奔驰,让见血封喉的药撒遍牧场,让蒙古人的战马牛羊无草可食,任务完成以后,策马向南,支援朱培明,欧阳龙江的伏击战。”

韩举刀和韩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关键在于破坏蒙古人的牧场,这将对蒙古骑兵的战斗力造成巨大的打击。

“李登州,马四,陈横,你三人率领1500骑兵,进攻丰州东门,策应何童,赵天宇。让城中的蒙古人不能左右相顾。”

李登州、马四和陈横立刻挺直了腰杆,他们知道东门的进攻将为整个战局增添重要的变数,必须全力以赴。

“张开齐,托尔顿巴听令,你二人随本将带领500骑兵,进攻防守最为薄弱的丰州城西门,进入城中之后,除老弱妇孺外,男身高5尺以上的男子皆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