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灵深处”、“灵魂”、“诗”、“意义”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其眼中,犹如“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道”,也可以说是“与其背道而驰的道”。
举个例子:“有人特别注重其载物本身对自我的意义,而不是通俗金钱上的价值”。而有人看见的是“其载物价值对自身利益的好坏”。
“一张薄纸”它可以重于泰山,同时“一块巨石”它也可以轻如羽毛。是“重于泰山”还是“轻如羽毛”这完全由一个“自我认知”来决定。
这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质性,决定着其后面“道”的走向,同时也决定着这两种“道”背后“两种载物”不同的命运与道路。
在如今这个时代下,“总会有很多“表象的伪善”温柔又暖心的贴合着我们心中的寄托与孤独,让原本脆弱敏感,不坚定的心,轻易地就抓住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主”。
这个“主”其实就是“自我认知中先入为主的主”。“抓住的并不是“救命稻草”,而是入了自我渴望、恐惧、焦虑的表象”,入的是一种“自我表象的表象”。
明白与懂得其“自我认知”的质性,可以减少生活中很多的烦恼:你希望那样的、你觉得应该那样的、不过是凭借着一个“自我身份的拔高”,入的是“道的质性;自然自如,无对无错”。
其质性早已决定着“道”的走向,执着于一个“心心念念”,其结果又怎样呢?是一个不尽人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