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事已至此,介绍一下世界观吧(1 / 2)星之锚:牛顿点记录首页

先复习复习吧。来重新整理这个世界究竟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星之锚》的世界观历史背景构建,主要由伽利略点的故事进行叙述。如同前面所述,目前只有一部背景小说和两部漫画,并不足以完全整理出全部的剧情。

目前已知的剧情中,整个伽利略点的故事是围绕着苏联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瓦伦蒂诺维奇·亚历山德罗夫的失踪展开的一幕波谲云诡的推理剧。(注:这是史实)

故事是如何收尾的目前尚不清楚。但有一点十分明确,就是伽利略点的故事结局直接改变了苏联的命运。

但《星之锚》与我所知的世界的分歧点,甚至还要在伽利略点的故事之前。

具体来说,这个世界的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与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所创作的《路边野餐》,并非我所知的世界中那样是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而是一部更加伟大的纪实改编小说。

注意,并不是小说《路边野餐》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两者是完全相同的。

改变的,仅仅只是小说的性质。

《星之锚》的世界中,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与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之所以能够写出《路边野餐》,是因为他们是这一事件的亲历者。他们的小说之所以被审核了超过8年,并不是像我所知的世界那样是因为无聊的文化审核,而是因为虽然小说中做了偏向负面的改编描写,但其中涉及的内容全部都是真实的。并且,与小说不同,人类对于它们非但不是一无所知,反而研究颇深。

小说中别名“索索”的永续电池,其本质就是能够不断释出零点能的卡西米尔动力机关;小说中的“死亡之灯”,其实就是被预设成放射物创造的纳米机器覆盖的普通仪器;小说中能够使人身体状况变好的“手镯”,其实是某种装入纳米机器的有着“空虚”内层结构的以未知方式控制的单元;小说中能够凭空装入物质的“空虚”,也将在《这里有着世界的全部》游戏开篇一年后被破解出来。

那么,作为《路边野餐》故事核心中的核心,那被视为万能的许愿机的“金球”到底是什么呢?

它的本体,正是一台完全体的大型希尔伯特空间投影装置。《路边野餐》中所有的奇特的物品都由它创造,为它的运作服务。

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与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将其定义为“万能的许愿器”,可以说既对也不对。

“金球”能够制作卡西米尔动力机关产生无穷的动力,能够通过费因曼机制构建所有的物质,能够通过复制纳米机器建造所有已知的东西,能够引发高维度希尔伯特空间投影效应创造各种神奇的现象。

如果人类能够掌握它,确实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能够完成绝大部分俗世愿望的许愿机。毕竟,它能够创造几乎一切的能源与材料。

但是,人类自身所不能想象的东西,终究不能包括在人类的愿望中。

而且,人类虽然对其有着很深的研究,却终究没有能够完全掌握它。

与《路边野餐》的小说剧情不同,“金球”出现在地球上时,引发的某些现象引起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注意。因此,后续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向其它国家隐瞒它的存在。故而,对于“金球”的研究最终在各国协调下成为了一个最为重要联合国项目。

为了这个项目,联合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实验室,其名为“图灵实验室”。但其实早期大部分时间内,这个实验室都没有得出任何成果。“金球”既无法被任何探知仪器透视,也无法被以任何方式拆解。它就这么被存放在那里,任凭所有人研究都不为所动。人类几乎对其一筹莫展。

但转折终究还是出现了。

在伽利略点故事开始的8年前,图灵实验室的一个简单的尝试,发掘出了惊人的结果。

那是一名信息科学家在自己退休前的一次聊胜于无的偶然尝试中发现,“金球”对特定的音乐会做出某些反应。于是他开始尝试以音乐为“金球”编程。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金球”依照着被编入的程式运作,分离出了一个银色的球体。

这成为了最为关键的突破。

在后续的尝试中,信息科学家们发现有十二种不同的编程方式引起了“金球”的同类型回应。最终,“金球”再度自我分离成十二份。

顺便一提,那位最早做出这一尝试的信息科学家的名字,叫做克劳德·埃尔伍德·香农。

当然,“金球”的自我分离并不能够使其被使用。但既然知道了能够被编程影响,突破口就有了。

既然从人类这边无法使用,那就反过来思考,从“金球”这边下手。

于是由英国海军部牵头,图灵实验室迎来了一批全新的科学家,以那十二种被证明有效的编程方式,为这些“金球”的分离体编制人工智能,以期能够对这些“金球”的分离体进行控制。这一计划,被命名为“锚定点计划”。

顺便再一提,“锚定点计划”的总师的名字,是约翰·麦卡锡。

他们成功了。

被编入人工智能的“金球”分离体终于变得能够被人类使用了。由于此计划名为“锚定点计划”,因此这十二个金球的分离体,也被冠以了“锚”这样的名字。同时,由于“金球”本身被认为从外太空而来,故而人类以古代观测到的群星的基盘,黄道十二星座为其命名。

这之后,通过对这十二支“锚”的更深入了解,人类开始尝试自己制造希尔伯特空间投影装置。

这一过程可想而知地极度不顺利。一直到了关键的时刻,伽利略点故事结束,这一项目都进度有限。

再一次的突破于千禧年之后到来。

使用十二支“锚”中的八支作为计算工具,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的问题被以十分戏剧性的方式解决。作为成果的杨-米尔斯规范场标准变换运算的确立,为人工制造希尔伯特空间投影装置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在《星之锚》的世界观中,那是一段被称为“第二个黄金时代”的时期。(注:第一个是1900年至1925年)

虽然不如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璀璨夺目,但这第二个黄金时代,最终带来了材料学与能源的革命。位于西太平洋和西大西洋的两座登天之梯,环绕在赤道的处于地球同步轨道的环形永久空间站“世界环”,建造中的月面基地与五座地月拉格朗日点永久空间站,都是这第二个黄金时代的产物。

这个时代的人类,辉煌得令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