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事已至此,先整理现状吧(1 / 2)星之锚:牛顿点记录首页

直接说结论吧,我好像转生了。

看着远处直通天际的银白色高塔,我确信了这件事。

这是原本的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说得更直白一些,至少在我所知的世界中,我所在的这个城区都是至少暂时不存在的。

我现在所在地方,正式的名字是“三沙市曾母暗沙人工都市区”。

如同其名,是归入三沙直辖市管辖,在南海曾母暗沙人工填海造地构建出的大型人工都市区。

顺便一提,之所以是都市区而不是城市,是因为它并非以一座城市为轴心。

在我所知的世界中,花如此大的成本人工制造一座海上都市区毫无疑问是不现实而且浪费的。但在现在这里,却不是这样。

原因嘛,就是那座银白色高塔。

在这里还没有办法看得真切,在更南一些的赤道位置,有着公认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大型人造设施之一。

那是一座登天之梯。

西太平洋轨道电梯,人类建造的两条通向星空的道路之一。如今我身处的这座人工都市,就是为了它而存在的。

而且——

抬起头来,仰望夜空。有一条细细的银白色光带,不太容易察觉地将星空一分为二。

那是人类步入群星的前哨站,集中了全人类的力量,终于在不久前成功合拢的环地球同步轨道永久空间站“世界环”。

这个世界的人类,以自己的双手为地球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光环,让地球成为了已知宇宙中唯一拥有光环的类地行星。

虽然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此时毫无疑问,是人类步入宇宙时代的前夜。

到这里,已经可以确认了。

这里是著名的IP企划,《星之锚》所描绘的世界。

所谓的《星之锚》,是我所知的世界中,几家大型游戏公司合作开启的一个庞大IP。

它究竟有多庞大呢?一言以蔽之,虽然最后一个时间点的具体纪年未得到确认,但普遍认为这个企划构造的同世界观下五个故事的时间点,跨越了数千甚至可能上万年。

《星之锚》企划的创作者们,分别给予了这五个时间点五个特定的名字。

“摇篮中的起点”——伽利略点。

“童年的终结”——牛顿点。

“再见,永远的故乡”——麦克斯韦点。

“前进,迈向星海”——爱因斯坦点。

“永不止步”——杨振宁点。

如同所见,那是以物理学五个突破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五位科学家命名的。

而十分有趣的是,《星之锚》企划的这五个时间点中发生的五个故事,完全没有任何关联性。

伽利略点的游戏尚未开始制作,只有两本背景小说和一本漫画。情报还太少,只知道是一个发生在冷战时期的推理故事;

而牛顿点是《星之锚》企划最受欢迎的持续更新游戏《这里有着世界的全部》的设定背景,它是一个轻小说风味十足的异能战斗游戏;

麦克斯韦点的故事则由《星之锚》中唯一的长篇动画讲述,它是一部以小行星带的拾荒少年意外捡到来路不明的战舰的控制AI(顺带一提,是美少女哦)开始的太空开拓片。我曾经听说它的游戏已经在制作中。

爱因斯坦点的主叙事则是由一部大型3D宇宙公路片完成,它描写的是一整个人类船队国家在宇宙中的见闻。叙事架构有些类似于星际迷航,是五个故事中最浪漫的一篇。它没有制作成大型游戏,而是由《星之锚》企划的那几家公司通过授权的方式交由大大小小的独立制作人制作各种独立游戏来完善整个世界观构建。是群策群力的代表;

描写杨振宁点的游戏,则突然从庞大的格局收敛。明明是最未来的时间点,却只是一部背景发生在某艘太空船中的故事。而且整个故事的框架,居然是一部轮回的太空狼人杀。在我的记忆中,这个游戏尚未更新完毕,不知道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我如今身处的时间点正是“牛顿点”。

现在,还有最后一件事需要确认。

在我的记忆中,确实发现了一些不可能属于我的记忆。如果这些记忆都是真实的,那可真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我正悄悄地躲在通向海边道路的十字路口角落,观察着我猜测中的那个人是否会出现,那件事是否会发生。

我知道时间点,对于牛顿点发生的所有事件,我都牢牢的记在心底。

十五分钟后,我看到了。

一个金色长发的漂亮少女,慌慌张张地穿过十字路口跑向海边的身影。

我不由叹了口气。

完全一致。全部,都对上了。

我如今,就身处《这里有着世界的全部》这部游戏世界的开篇中。

“没想到会以这种需求来观察游戏女主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