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齐国崛起(2 / 2)天子权臣:帝王身边的权谋家首页

桓公点头,“善!我任你为相,全权处理国政,从今日起,齐国上下皆由你调度!”

次日,齐国开始推行新的经济政策。

田地被重新划分,齐国的渔业、盐业、木材、铁器制造等工商业也被有序管理起来。

齐国的集市上,商贾们笑逐颜开,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改善,国库也因此日渐充盈。

桓公巡视集市,见到百姓安居乐业,欣慰地点头,对身旁的管仲道:“短短几月,齐国已显起色,实乃先生之功!”

管仲谦逊道:“主公,齐国方才步入正轨,接下来还有许多挑战,富民足兵只是开端。”

桓公眼中闪烁着雄心壮志,握拳道:“我们不止要安国,还要称霸诸侯。齐国,将再次屹立于天下之巅!”

齐桓公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央建立了由相掌握“制令”、由五官具体执行的行政体制。这一体制通过“隐令”和“寄政”制度,对地方行政进行了大规模整顿。

其核心在于通过隐秘的命令与委托政权的方式来韬晦治政,从而增强中央的控制力。

当齐国安定后,齐桓公心生霸业之念,问管仲:“国既安矣,其可行霸业乎?”

管仲回答道:“尚未可也。君若正卒价、修甲兵,则大国亦会效仿齐国,修整军备,小国诸侯亦会加紧防备,如此则难以迅速达成霸业。君若欲速成霸业,则需隐秘下令,委托政权,不动声色行事。”

齐桓公思索片刻,问道:“此事当如何进行?”

管仲答道:“应以内政为掩护,将军事行动与政令相结合,使外界不察。”

齐桓公深感此策之妙,遂开始着手推行。

在齐桓公与管仲的合作下,前五年内,他们大力实施“富民”、“足兵”的政策,使得齐国逐渐富强,为未来的扩张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这一政治体制的支持下,齐桓公展开了“亲邻征乱”的策略,逐步以征讨周边动乱的小国为手段,稳固齐国霸业之路。

“亲邻征乱”的战略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齐桓公推行的是一种团结多数、孤立少数的外交策略。

齐国打着尊崇周王的旗号,以正义自居,倡导信义,厚往薄来,归还了所侵占的邻国土地,开放关市,推动通商贸易,遣使联络四方,结盟誓约。

不数年,齐国四邻亲密,诸侯国纷纷归附。

在此基础上,凭借着齐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中原诸侯的支持,齐桓公开始着手解决“北夷”和“南夷”的问题。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侵入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

齐桓公当即兴兵北伐,攻破孤竹国,帮助燕国恢复安定。

一年后,即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狄人入侵邢国,邢国军队全线崩溃。次年,狄人再度入侵卫国,杀卫懿公,卫国灭亡。

面对这股北方威胁,齐桓公联合宋、曹等国之军,发动大规模的讨伐行动,最终在后故大败狄人。至此,北方局势得以基本稳定。

解决了北方问题后,齐桓公将目光转向了南方,准备与强大的楚国展开斗争。

齐桓公在与楚国的斗争中,采取了外交与军事双重策略。

在正式兴兵伐楚之前,齐国通过外交手段组织了中原诸侯的三次会议,以强化自身的盟友力量。

第一次会议是在齐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于怪地(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举行。

这次会议的焦点是齐国与楚国之间对郑国的争夺。当时,正值齐桓公北伐戎狄之际,楚成王趁虚而入,发兵攻打郑国。

为了应对楚国的威胁,齐桓公联合鲁、宋、郑、曹、邾等国君主在怪地会盟,商讨如何救援郑国,并借此稳固郑国对齐国的归附之心。

通过这次外交会议,齐桓公成功集结了中原诸侯的力量,为未来的对楚战争奠定了外交基础,也进一步强化了齐国在诸侯中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