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老脸一红,忍住火气,思索片刻道:“咱问你,你认为咱眼中的大明和世界眼中的大明,两者间有何关系?”
“想朕自濠州起兵以来,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在咱眼中,把大明治理好就行了。”
朱元璋眼中的精芒隐去,叹道:“可放眼世界,大明只是其中一块,你说弱国无外交,说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朕彻夜难眠更深以为然,既如此该如何处理大明与世界的关系呢?咱念头不通达,不通达呀!”
朱高煦听的振奋,内心翻涌千涛骇浪。
帝国的眼光终究停放在世界了。
要说大明朝最有战略眼光的两个人。
一个是老朱,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率先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对内大杀贪官,对外促进汉胡融合。
其次是朱棣,迁都顺天府控扼塞北,遣郑和下西洋勘测世界,宣扬国威,重视火器成立神机营发展新式武备,修撰永乐大典。
特别是老朱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后世的种花家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中,仍旧参考使用。
他作为地理老师,该给旧学人士老朱上上强度了。
把奏折堆上案后,两人来到世界仪旁。
朱高煦转动球体道:“国与国的关系,如人与人,人的秩序有国法,那国的秩序呢?有法令吗,谁来定这个法令!”
“而法令对于一个国家的子民来说是公平、是民主,如同我朝的《大明律》,使弱者有依靠,强者不能霸凌,富人不能骑在穷人的头上,鳏寡废弃者皆有所养。”
“但国与国之间呢,“公平”谁说了算?谁来制定这个法律。”
朱元璋抢答道:“定然是强者,只有强者定的律令,才有国遵守。”
朱高煦反问道:“那如果定律令者有一天成了侵略者,岂不是想打谁就打!更能随意掠夺他国的财富?今天东国,明天西国,长此以往,富他而穷天下……”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是呀,万一这个强者不是大明,又来侵略大明。
“如此,该怎么办?”
朱高煦叹道:“爷爷刚才回答了,成为最强者,便是唯一的办法。”
“权力和财富就是一块饼,你不要,别人就吃了,吃饱了,就来吃你的!”
朱元璋愣住,最后一句话,彻底拨动了那颗尘封多年的雄心壮志。
他猛地拍案而起,豪气干云道:“咱大明要做那最强之国,制定世界律令号令世间。明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臣属。”
“煦儿,咱念头通达了。”
朱高煦也被豪气感染,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纵使大明在帝国巅峰期睥睨万国蛮夷之地,当政者从未认真思考过大明和世界的关系,但一经思考,又岂能经得起帝国的凝视。
“煦儿堪为帝国之眼啊!”
朱元璋振奋的看向天外,此时曦光冲破黑夜,天际云海下的朝阳正露出红色的光。
他突然想到龙凤元年,他攻下集庆时,听闻朱标出世,自那时起他便知道自己会统一天下了。
老大辅佐他开创太平盛世,如今又出现了好孙儿睁眼看世界。
咱老朱家后继有人,薪火相传,这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
“爷爷谬赞了。”和朱元璋的豪迈激动不同,朱高煦仅仅一瞬间,就平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