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开门的声音或者是犬吠声终究是惊动了小屋中值守的里卒,二人刚刚走到近前,便见一个披头散发的脑袋从敞开的窗中探了出来。
“二叔?”
“怎起的如此晚?”里正皱了皱眉,有些不快地斥责道。
对方胡乱拨了拨遮住脸面的乱发,赵毅这时才看清原来是个年轻人。
“昨夜雨大,后院的土球不知为何狂吠了大半夜,我担心有事,所以直到后半夜,土球消停之后,我才入睡,却没想到今日起的晚了些。”年轻人有些慌张地向里正解释道。
里正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带着赵毅继续往里走去。
进了院子内,中间是一块颇大的空地。里中凡是有大事、要事发生,都会召集里民们在这里聚会商议或者宣布。因此,这块空地倒是颇为平整,甚至其上还铺着许多光滑的大青石。
靠院子左侧的房间是茅厕,茅厕边上,是一溜的石槽,其中盛满了清水,赵毅想来应该是净手或者洗漱所用。
至于右侧,则是一排紧贴着院墙栽种的桑树。高大繁茂的枝叶经过了一夜雨水的冲刷之后,在清晨和熙的日光中,显得愈发的青翠勃发。
树下周围的泥土地上,则是掉落了一地的桑葚,倒是颇为可惜。
穿过青石铺就的空地,再往前便是堂屋,是里中之吏日常办公之所,也是里正和赵毅两人此行的目的地。
进入堂屋之后,里正径直走到一排整齐摆放着许多木牍的架子前。
一阵翻找之后,便从其中挑出了一片写满了字的木牍,然后,又从旁边不远处的架子上取了两片空白的木牍。将这三块木牍并排在自己办公的短案上摊开之后,里正便开始研墨。
一会儿的功夫之后,两片空白的木牍上便已被里正写满了字。
赵毅就站在里正的身旁,看着他从第一片木牍上抄录文字,只可惜,木牍上的吴国文字,连蒙带猜的,他也只能勉强看懂个三分之一。
“阿毅,这两片刚刚抄录的木片上书写的便是你的现在的家中情况、姓名、籍贯、身高、以及傅籍年龄这些。你再仔细看一下,若是没有差误,就在此处按上手印即可,如此就算是完成在里中的傅籍了。”里正一边说着,一边指向了木牍右下角的留白处,这里便是留给赵毅画押的地方。
吴国律法严苛谨慎,傅籍所书写的文书不仅需要由里正亲自执笔画押,同时在书写完毕之后,还必须经由傅籍者本人亲自确认并画押,如此之后,才可以递送至县中审核备案。
若是县中审核无误,就会在木牍上加盖县中印章,两片记录着相同信息的傅籍木牍之中,一片会留在县中保存,也就是留档,而另外一片则会送回里中,在里廨中保存,直至男子年满60岁为止(有爵位者止于56岁)。
同时,每年半年一次,县中便会将当年上半年或者下半年所有傅籍者的信息抄录后,报送至郡中。而郡中,则会在每年的年末统一报送至都城开阳。
傅籍制度,使得吴国朝廷能够更好地掌握治下之民的基本情况,根据“籍”来处理徭役、赋税、授田等诸多事务,甚至比赵毅前世的全国人口普查都要严密。一旦傅籍不及时,或者傅籍不实,只要查实,吴国律令处罚极重。
虽然木牍之上的吴国文字,赵毅大多不识,但其中那几个记录自己年岁生辰的字他还是勉强能够辨认出的,只是似乎有些不太对,“里正,小子乃是吴昭襄王四十九年七月初人,不知为何如今这木片上写的似乎是吴昭襄王四十九年四月初?”
里正闻言,顿时脸色微变。
没想到这赵家小儿居然识字!
不过很快,这丝慌乱便被他掩饰了过去。
只可惜,此时注意力全在傅籍木牍之上的赵毅却并没有留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