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言至,见有一汉子被缚,怒发冲冠,斥万扬曰:“此乃良民,何罪之有?岂可为一己之私,妄加罪名?”
万扬曰:“此人煽动百姓,违抗国策,乃乱民也。吾为知府,当行国法,以正视听。”
黄成言曰:“改稻为桑,虽为国策,然当以民为本。百姓不愿,强行为之,乃失民心之举。且此人并非详察,定倭寇之名,不妥,何以加罪?”
刘广闻曰:“参将此言差矣。国策已定,吾等当遵行。若百姓不从,如何成事?郑中煽动百姓,若不惩处,恐生大乱。”
黄成言曰:“汝等只知遵行国策,却不顾百姓死活。稻乃百姓之食,桑虽有利,然非一时可成。若强改之,百姓何以为生?”
胡成远曰:“参将莫要固执。改稻为桑,乃为国家之利。若成,可增赋税,富国强兵。百姓当以大局为重。”
黄成言曰:“大局者,当以民为本。民不聊生,何谈大局?汝等强行为之,必致民怨沸腾。”
万扬曰:“吾等奉令而行,岂敢违抗?参将若有异议,可上书朝廷,莫在此阻挠。”
黄成言曰:“吾岂不知奉令而行?然令当以民意为重。百姓不愿,强行为之,非善政也。吾今日必救此民,以正国法。”
言罢,黄成言欲拔剑,欲断郑中之缚。官兵惧,不敢上前。万扬见黄成言如此,怒曰:“参将竟敢违抗上令?莫非欲反乎?”
黄成言曰:“吾非反也,乃为百姓请命。汝等不顾百姓死活,强行为之,才是误国之举。”
刘广闻曰:“参将莫要冲动。此事当从长计议。”
黄成言曰:“从长计议?百姓之苦,岂能等待?今日若不救此民,吾誓不罢休。”
胡成远曰:“参将何必如此?改稻为桑,乃大势所趋。百姓当顺应时势。”
黄成言曰:“时势者,当以民为本。若民不乐从,何谈时势?汝等强行为之,必致祸乱。”
万扬曰:“吾等奉令而行,若不执行,朝廷怪罪下来,谁能担当?”
黄成言曰:“吾愿担当。若朝廷怪罪,吾一人承担。但今日必救此民。”
言罢,黄成言挥剑斩断郑中之缚。郑中获释,百姓欢呼,遂放百姓,让其耕作。
万扬见此,怒不可遏,然惧黄成言是靖王之人,虽是这几日才调来,仍不敢发作。
黄成言曰:“改稻为桑,本非不可行。然当以民为本,循序渐进。不可强行为之,致民怨沸腾。”
万扬曰:“此乃为国家大事,百姓当以大局为重。”万扬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只想着自己的功劳。
黄成言曰:“国家大事,亦当顾及百姓生计。若百姓不得生,国家何以为安?”黄成言据理力争,他明白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二人争执不下,百姓亦纷纷抗议。场面一时混乱不堪。黄成言心急如焚,他担心局势会进一步恶化。
此时,消息传至浙江巡抚马伯良处。马伯良闻之,大惊。不知此事为何发生,亦不知万扬为何如此行事。马伯良心中充满疑惑与担忧,他担心此事会影响改稻为桑的国策推行,也担心会引发更大的麻烦。马伯良急召众官员至巡抚衙门议事。众官皆至,神色各异。马伯良坐于堂上,面色凝重,曰:“今闻杭州知府万扬踏苗之事,吾等当如何处之?”马伯良心中焦虑,他深知此事必须妥善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布政使贾云曰:“大人,改稻为桑乃国策,万扬此举,虽有不妥,然亦是为了推行国策。当以大局为重。”贾云心中想着不能违背国策,但也觉得万扬的做法有些过激。
按察使庵水曰:“万扬此举,确有不妥之处。然若不如此,恐难以完成改稻为桑之任务。”按察使心中纠结,一方面觉得万扬不对,另一方面又担心任务无法完成。
都指挥使吴江曰:“吾等当派兵镇压百姓,以保国策顺利推行。”都指挥使心中只想着用武力解决问题,却未考虑百姓的感受。
众官议论纷纷,各执一词。马伯良听之,心中烦闷。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既不想违背国策,又不想伤害百姓。
此时,黄成言求见。马伯良允之。黄成言入内,拱手行礼,曰:“大人,踏苗之举,万万不可。改稻为桑,当以民为本。若强行为之,必致民变。”黄成言心中坚定,他一定要让马伯良明白百姓的重要性。马伯良曰:“汝乃何人?为何阻万扬行事?”马伯良心中好奇这个陌生人为何如此大胆。
黄成言曰:“在下靖王詹事黄成言。奉靖王之命,来此浙江。见万扬踏苗,实乃伤民之举,故欲阻止。”黄成言表明身份,希望能引起马伯良的重视。
马伯良曰:“靖王为何遣汝来此?”马伯良心中猜测靖王的意图。
黄成言曰:“靖王心系国家,闻改稻为桑之事,欲为国家出一份力。故求浙直总督参军之任命,遣在下前来。”黄成言如实回答,希望能得到马伯良的支持。
马伯良闻之,微微点头。曰:“汝所言有理。改稻为桑,当以民为本。万扬之举,确有不妥。然此事当如何解决?”马伯良心中开始倾向于黄成言的观点,但又不知长孙彻那方是个什么态度,而今浙江之地归属李党又有布政使、按察使两人。
黄成言曰:“大人,当召集百姓,说明国策之利,又当寻两全之法,既行国策,又保百姓之利。”黄成言心中已有对策,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马伯良曰:“善。然当如何寻两全之法?”马伯良心中期待着黄成言的答案。
黄成言曰:“可先察浙江之地,何处宜桑,何处宜稻。宜桑之地,鼓励百姓种桑;宜稻之地,保其稻田。再者,可设桑田之租,使百姓有所得。又可兴桑织之业,以增百姓之收入。”黄成言详细阐述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得到马伯良的认可。
马伯良听之,心中稍安。曰:“汝之策甚佳。吾当思之。”马伯良心中开始思考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此时,绍兴知府谈宁出列,曰:“大人,黄大人所言甚是。改稻为桑,当以百姓为本。万扬之举,实乃大错。当严惩不贷。”谈宁心中对万扬的行为极为不满,他觉得必须要为百姓主持公道。
众官闻谈宁之言,皆面露惊讶之色。他们没想到谈宁会如此坚决地反对万扬。
马伯良曰:“谈知府所言有理。万扬此举,当受惩处。然改稻为桑之事,仍需继续推行。当如何为之?”马伯良心中虽然认同谈宁的观点,但又担心改稻为桑的任务无法完成。
谈宁曰:“大人,可依黄大人之策,先察地宜,再行国策。又当与百姓沟通,使知其利。浙江之山水,各有其用。平原之地,稻作丰盛,若善加规划,可保粮食之足。丘陵之区,或引溪流以灌桑,发展桑蚕之业。且当遣良师,教百姓桑蚕之技,使百姓能得其利。”谈宁心中已有全盘计划,他相信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一定能实现改稻为桑的目标,同时也能保护百姓的利益。马伯良曰:“善。此事当如此办理。”乃命人将万扬召至巡抚衙门。
万扬至,神色惶恐。万扬心中害怕受到惩罚,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马伯良怒视万扬,曰:“汝为何踏苗?不知此举伤民乎?”马伯良心中愤怒,他不能容忍万扬的行为,但又念到长孙彻,为争取他,只得今听万扬之言,看他如何解脱。
万扬曰:“大人,下官乃奉三司长官之命,得总督府之兵,为改稻为桑之事,不得已而为之。其虽有不妥处,望大人见谅”万扬心中虽害怕,但仍想为自己辩解。黄成言听之,却问道:“万知府,你吃的是谁的粮?”万扬不假思索道:“当然是皇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后黄成言道:“你还知道吃的是皇上的粮,那你还断皇上的水,还踏皇上的苗,打伤皇上的民!”万扬一下憋住了,脸胀得铁青。
此时马伯良却道:“万知府,今之行为,实乃错误。当受惩处。然念汝初犯,且为国策之事,暂不重罚。但汝当改过自新,不可再犯。”马伯良心中虽愤怒,但也考虑到实际情况,决定从轻处罚万扬。
万扬虽不解马伯良为何帮他,今快叩首谢罪,曰:“下官知罪,必当改过。”万扬心中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明着‘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