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太史子义别放过,他手里有兵(求追读!)(2 / 2)三国:我被刘备捡回家首页

而且刘备当时正在协助田楷对抗袁绍的大将臧洪,双方鏖战年年,军事形势严峻。

但刘备还是立刻把精兵三千人交给了太史慈。

这件事也展示了刘备侠义的一面,人家是真正的厚道人。

如果连这都要被说成是假仁假义的话。

那到时候北海城破,百姓必然遭难。

刘备那是实打实的帮助了北海的百姓,是真正的义举。

太史慈肯定也是非常欣赏刘备的,两人身上都有很重的侠义之气。

至于最后为何没能归附刘备。

是因为刘备当时依附公孙瓒,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团体。

同时,太史慈的志向是“带七尺长剑,以升天子之阶”。

这话不是说他想称帝,升的也不是孙权的“天子阶”,而是献帝刘协的“天子阶”。

太史慈的志向就是做个匡扶汉室的忠臣。

这与刘备的志向是相同的。

现在的时间线已经很晚,太史慈这会儿到扬州去了。

不出意外,刘繇应该已经被孙策打败。

而太史慈此时不出意外是逃遁到了芜湖,并在泾县募集了大量山越人,有点儿占山为王的意思。

也就说,刘备必须赶在孙策打下泾县之前,把太史慈征辟过来。

这也是为什么李翊提出不能只发诏令,至少得派遣一个像简雍这样的舌辩之士亲自前去说服的原因。

太史慈情况特殊,如果他是孤身一人,还比较好征辟。

但他现在手下有一帮兄弟,又在泾县落了脚,就没那么好过来了。

不过考虑到太史慈的志向,他肯定是想给自己,给自己手下这帮兄弟谋一个出路的。

只要让简雍表明刘备的诚意志向,以他的口才,说服太史慈过来应该不成问题。

“好!好!好!”

刘备连连点头,他对太史慈这小伙子很有印象。

“若非军师提醒,我险些忘却太史子义。”

“前岁听闻其去扬州投了刘繇,我便深感遗憾。”

“后闻刘繇为孙策所破,太史子义也不知了去向,原来是在泾县。”

“既然是军师保举,我当派遣宪和亲自去一趟泾县,请子义过来。”

李翊接着补充道。

“为表诚意,主公不妨直接许太史慈校尉之职。”

“再表奏其为丹阳太守,将丹阳兵交由他来统领,如此方可保万无一失。”

校尉是仅次于将军的高官,秩奉两千石,位比九卿。

而丹阳兵更是实打实的兵权。

如此诚意,不信太史慈不来。

而且太史慈手里那帮山越士兵战力彪悍猛,悍不畏死。

把太史慈召来,等于还能白嫖他的军队,买一送一。

刘备欣然同意。

丹阳兵战力极强,理应交由心腹将领或者自己亲自来统领。

但他相信太史慈的人品,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更相信李翊看人的眼光。

接下来,刘备回到州府,开始拟写征辟表文。

将李翊推荐的人才,因人而异,拟写了不同的征辟表文,以此来表达刘备的诚意。

最后又唤来简雍,备陈利害,让他亲往泾县说服太史慈过来。

李翊也没闲着,到军营里去检阅整备的军队去了。

因为接下来,

就该报仇雪恨,把目光转移到西边儿的吕布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