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莫凡不由眼神一亮,道:“前辈的意思,是要先行恢复玉真之意识,如此,似乎也不难吧?”
“不难?”‘太古幽莲’略带一丝讥讽,道:“你说不难,那你可有什么不难之法?”
“这——”莫凡犹豫了下,道:“小道以自身道念,呼唤她,将她唤醒。”
“嗯,确实简单。那么,你且试试。”
听‘太古幽莲’这语气,莫凡立即意识到,恐怕是自己想当然了。
不过,纵然如此,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尝试一下。
当即,他道念一动,分出一缕,没入‘太古幽莲’之中,准备呼唤‘陷入沉睡’的玉真之意识。
然而——
“不是说有残留意识吗?为何感应不到?”
这时,‘太古幽莲’的声音,响起:“很疑惑?”
莫凡点头。
“太古有佛,言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你,可知其意?”‘太古幽莲’淡淡问道。
当然,这并非询问求解。
“竟源自太古?”莫凡暗自震了震,很是意外,没想到这句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的话,竟有这么悠久的来历。
不过,意外归意外,这时却无谓深究其来历。
当即,他点了点头,道:“略知一二。这指的是一种高深心境。虽出自于佛,却并不限于佛。”
“具体说说。”‘太古幽莲’道。
“字面意思,菩提原本无树,明镜亦并非台,本是虚无,无有一物,如此,连目标都没有,所谓的尘埃,又如何能沾染?”
“无论菩提,还是明镜,所指皆为心境,觉悟的心境,明亮如镜的心境。”
“若,心有觉悟,明亮透彻,那本身便是干净的,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尘埃,或者说杂念。”
“又或者,再直接一点,无心。”
“有心,尚且需要自身觉悟,达到明亮透彻之境,才能不染尘埃。”
“而若是无心,那境界也好,尘埃也罢,皆无从谈起。”
“然而,众生为灵,岂能无心?”
“故,小道以为,无心境界虽高,但却不能因此而无心。在小道心中,更加认可另一句佛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轻拂拭,勿使惹尘埃!’”
“为人者,天生有身有心,此为天赐造化,不应抛却。当然,也不应损坏堕落,辜负‘天恩’。”
“是故,将自身当作菩提,不断觉悟,将自心对照明镜,时时自省,拨乱反正,做到顺己由心,于身不负,于心无愧,即可!”
“噢?”‘太古幽莲’略带一丝诧异,道:“你这见解,倒是有些独特。只不过,要做到‘于身不负,于心无愧’,并不比‘无心’简单,甚至更难。”
“若身不由己,便只能选择无心!”
吐出这一句,‘太古幽莲’语气中,颇显感叹,隐约夹着一丝无奈。
闻言,莫凡心中一动:“选择无心?莫非——”
“前辈,莫非玉真‘无心’?”
“……”‘太古幽莲’默然。
“可若是‘无心’,玉真又怎么会有喜怒哀乐?她虽然天真懵懂,不谙世事,但还谈不上无情无欲吧?更别说‘无心’了。”莫凡疑惑道。
“无非真无,有非真有,以虚为实,借实合虚,虚实之间,似有还无……”
‘太古幽莲’以一种莫名而又玄涩的语调,说了一段‘道理’,向莫凡解释。
听起来,很是玄妙,也很是深奥。
不过,很可惜,莫凡的境界终究太低,虽有所领悟,却无法明透。
此刻他的感觉就是,‘太古幽莲’所言的‘道’,有‘理’,但这怎么个有‘理’法,却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
“罢了,你只需知道,‘幽儿’她虽‘有’意识,但实际上,这意识,并非‘真有’,而是以‘虚实之道’,假借而来的‘虚’意识,以作‘实’用。”
莫凡‘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自知以自己的境界,理解不了,便索性直接问道:“前辈,那这‘虚’意识,该如何唤醒?”
“源于虚,自归于虚。”‘太古幽莲’道:“若想提前唤醒‘虚’意识,便只能入虚而唤。”
“入虚?”莫凡面露疑惑。
“虚者,实之反也!”
“欲入虚,唯在实。”
“而实,乃天地,乃乾坤。逆反之,变而成虚。”
“虚现时,心合真灵,借道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