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村南北朝向,背枕青山,绿水环抱,格局青秀,地势养人。
整村四十多户人家,总人口两百挂单,分东西两半居住,中间以晒谷场隔开。
先说东半村,三十五户人大多姓赵,是以血脉纽带维系的同族。
在族长兼轮值里长的带领下,占据着朝阳村主要话语权。
再说西半村,主要以小姓和大姓赵姓里分家出来单过的家庭为主,共计十二户。
田雯一家子也算其内,但他家有些不同,他家打根上论起算是赵姓族内辈分挺高的一支,既不是小姓,也不是分出来单过,为何落户在西半村。
全因赵青山这一房只他一个独苗苗,幼年失怙,顶不起房立不起柱,就吃百家饭过活。
待少年应征从戎去了边镇,族里就吃了他家绝户。
等到青年回乡,没了祖屋祖地,就掏出积蓄置办田产家业,落户在了西半村。
怪说刚刚族老、村长都没出来主事,原来是这么回事。
他们心中有愧,没脸管老赵家的事。
在脑海里搜刮出来的记忆,解开了心中一个疑惑。田雯从晒谷场转道一路直下,不知不觉溜达着到了河边。
雪草银花满地愁,尔虞我诈几时休。
心下感概,田雯抬眼朝前望去,天地一白,结着薄冰的小河对面,是一处平坦地,良田沃土,阡陌交通。
老赵家剩余田产也在其中,她努力回想,盘算家底。
十八亩水浇地,十亩旱地,去掉还赌债的七亩,还剩十一亩水浇地,共计二十一亩。
水稻春种秋收,一年一熟,一亩地产三百斤稻子,一年到头,满打满算能收割三千三百斤。
小麦也是一年一熟,亩产两百六十斤,年产两千六百斤。
加上些坡地的几百斤高粱。
老赵家地头一年拢共能产六千来斤的粮食,家里大大小小十口人,按人头分平均一人能分六百挂零,分到每一天里,一人就是一斤七两左右。
看着是够吃,可别忘了还有赋税。
夏秋两税、人丁税、杂税、徭役、边饷、摊派......
加上一年到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鞋布料、头疼脑热的伤病、男婚女嫁的人情往来,家里还有俩读书人,哪一样哪一项不要掏银粮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