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回 殿尊秘解赴死葬海 堂首私随捡活弃婴(一)(1 / 2)鸿蒙蛰世一之晨风夕月首页

灵修北陆,名唤忠冬。

忠冬之境,日腾升以气蒸,多茂林峻山。是神人的荟聚地,其踞势力以神天殿为首,主导整个北陆政务。

与其分鼎而立的,还有崇明堂和沂风观。这两院在北陆也都有各自强大的势力,但也都要屈尊于神天殿,听其号令。

其因之一为历史所致:六百多年前,三院在同一时期设立,在神人北陆上各领风骚。那时,统领北陆的神尊都是由至强之人居之,但在三百多年前,神天殿殿尊姜明继位神尊后,神尊之位的沿袭,便开始由神天殿的殿尊接替了。

其因之二是民心所向:当今世上,神天殿的殿尊:仁天,他便是整个灵修大陆上灵术最强之人。自灵修979年即位起,至今已逾百年,对北陆政务治理有方,令北陆的发展全面优于南陆。故而他在北陆神人的心中,威望极高,无人能撼动。

灵修南陆,名唤邖泽。

邖泽之境,日冉落而昏浊,多阰陵沼泽。是魔人的聚集地,由魔刹宗独领一方。

其实在六百多年前,与魔刹宗一同建立的院校还有一所:魔监府。但在二百年前,因为魔刹宗宗主:胡韬,他强势继位魔帝,废除了魔监府,顺众归服魔刹宗,逆众则被放逐或被扼杀,于是在此之后,南陆便开始了由魔刹宗独统的时代。

南陆邖泽和北陆忠冬并非完全接壤,横亘在他们之间的,还有一片海。

此海将南陆和北陆往东沿方向上,约是三分之二的地方给横隔了开来,且此海有个骇人听闻的名字:死葬海。

古书《神史尊纪》中,《死葬海篇》有记:

南北陆间,有海横之。海之流,自东向西;海之岸,寻常无奇。岸之水,鱼虾可潜游,舟船能摆渡。往而千米,转为弱水。弱水者,水物不生,鸿毛不浮。海域半空,雾霭云集,雷霆电闪,是故鸟不能于翔,人不辩其方。此域,生者去而不归,死者往乃葬礼,乃名曰:死葬海。

(忠记)

一、

龙神使“忠”见龙神常往之,乃问何为也?龙神曰:心之余邸也。后龙神薨,忠继神尊位,敬欲往。

灵修212年,忠行船入海,指心去,入而千米,船即沉,乃御灵飞。高处迷蒙,不辩其向。转低飞,力飞一日,遇一岛,忠累而息,既登,遍地尸骸腐肉,气腥不能忍,味臭不可闻。忠费力清一隅,休息一晌,又立石碑,名之曰为:死岛。忠望死岛,尸骨成山,人不宜久留,且死岛之大,毋一时而渡,乃与心左拐,行三日,遇岛。登之,岛内迷雾笼盖,间闪雷鸣,乃曰其为:雷岛。忠劳而无力前,囿于食粮,岸休半日,卒返。

忠警曰:欲往者,应需翔力可行数日,备食栗能抵腹饥。

二、

灵修220年,忠再入海,资忆飞,四日登雷。缘岸行,望路之远近,行二日尽,遇群岛阻。遥望隙,屿之数无穷,林中兽无尽。探路所向,数次往返,或遇凶阻,或寻路尽,终未得其路,复雷岛而归。

忠警言:群岛之林,林中之果,或能食,未明,需探。行余力,则携铁,途次而记,留于后。

(毛冬记)

三、

二代神尊“毛冬”承志而往,备二月粮,六座碑,沿《忠记》而飞,得前人之言,立玄铁之碑。

灵修366年,冬往,行一日,首登死岛,味果臭,可比溷藩,且近愈烈,冬改前碑为铁,碑曰:死岛,味非人受,不可久留……

冬警言:死、雷之后,入岛群,海之大,存鹤汀凫渚无数;海之险,异兽凶煞不计。冬数力辟栖处,有石碑立,后人见而息。

四、

灵修443年,冬复得空,即携一将同入海。沿前至群岛,继而寻路。冬常见异兽匿林,凶煞守岛,为避战,则寻畎浍而渡,注记于涯,弗能及岸……

冬警言:披星戴月,苦劳多时,终得路出群岛,唯有洲兽,力不知何穷,慎灭之乃渡。

五、

灵修538年,冬于神明殿点二将,三入海矣。风餐露宿,行时一月有余,复及群岛终洲……

岛上烟雾四散,聚睛才见远方,曰为:雾岛。雾岛庞大,能见坡、丘。缘游片刻,疑存人迹,由少粮,不便深究,回岸息……

冬警言:群岛之后为雾岛,岛雾有毒,致幻,存疑人迹,后人可查。

(邓屏记)

六、

三代神尊“邓屏”受史命而往,命人造座,有三人尺。

灵修680年,屏携乙丑、丁卯二将同往,各轮托座而飞。屏遵先人之记,从文之言……

屏立铁碑,与二将入岛。岛之状,东高西低,目及天际。岛之貌,高者为丘,低者为壑。丘者,林木耸立,灌草杂生;壑者,阡陌交接,百花沿生。弃座于岸,屏命二将登丘寻,独入壑,期二日返。

……

屏知源生雾毒,遂屏息凝神,醒时疾步……乃目一黑,倏的回神,觉知丁卯无影,正欲唤,舍内传其声,曰:速归!勿寻也。丘者危,不得入。壑者安,远丘行。食陌上花,解雾中毒。切记切记,回尊上,勿入丘,勿寻也。卒乙丑即归,始觉已三日。

……

屏警言:雾岛立铁有言:雾含毒,弗害命。可食花,解臆病。丘藏危,勿得入。远丘行,遂过离。

七、

灵修727年,屏命巧匠精修金良座,匠造破冰锤,又点乙丑、庚午二将同往。……冰山后,波澜壮阔,再得一巨岛。远岸无草木,悬崖峭壁突。众人存粮缺,余力竭,恐岛生恶者,无力搏斗,奈何而回。

屏警言:雾岛之危,危在乖张者,前人之谶弗信,危矣。冰山洞穿而过,未立铁碑,入洞随行,安哉。

(姜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