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蒙峪沟—下(1 / 2)拓维:首页

三人正听着老姜讲的各种神话传说入神,突然,车的行驶速度慢了下来。老姜的故事戛然而止,说了句:“快到了,爬上这个沟壑的坡就到蒙峪沟村了。”

本来没多少路,硬是让老姜给拖长了,一路上他们一边看着周围的景色,一边听着老姜的故事,还真像是在旅游。明华好奇地问老姜:“师傅,你说你姓那个姜子牙的姜,这跟他有关系吗?你是他的后代吗?有没有记载?”

“记载倒没有,我家的族谱就只能追溯到清朝,不过听老一辈传下来,我们还真就是最古老的姜氏一族,就和炎帝一个姓氏。”老姜说完,为自己的姓氏感到自豪。车已经爬上了坡,两排村庄出现在眼前。正中间有个大牌匾,上面写着“蒙峪沟村”。剑平他们心里暗喜,还算是出师顺利。

老姜将车停在了村口的一户人家门前,只见一个中年人从大铁门里走出来,看到老姜从车上下来,犹豫了一下,就立马认出来了。他们说着更地道的方言,相互发香烟。剑平虽然一句也没听懂,但也看得出来,他们很久没见面了,而且以前一定有过很深的交情。

剑平原本担心这山沟里,民风彪悍,他们几个外地人在这儿人生地不熟,会惹出什么事来,可又一想,这都什么年代了,无非多消费一些,他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见机行事,从这个老姜的朋友嘴里可能会得到一些线索。”

“来,把东西给客人卸下来。”老姜让他的朋友和他一起把车上的行李往下搬。

也就几分钟的功夫,他们三下五除二就把东西搬到了二层楼的楼上客厅,跟来时装行李一样迅速。搬完老姜就拍了拍手,伸手问李根生要钱:“你们就在这儿住下吧,绝对干净卫生,安全得很。回头要去炎帝陵就让我兄弟春生叫我,我开车给你们拉过去,当你们的导游。”说着要从口袋里摸东西出来。剑平一听,敢情这家伙还是个黑导游,这都让你宰过一道了,还敢再找你,忙摇头道:“不用不用,我们自己有安排。”

他随即说自己有导游证,就是没带在身上,下回来一定带上;又是推荐他的朋友,说也是村里的文化人,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也可以做导游。总之,啰嗦了半天,觉得剑平他们实在没有去炎帝陵的意思,就拿了钱出了门。看他匆忙的样子,是要赶去车站继续拉活。

李根生和主人商量好了住宿和吃饭的事,就给了押金。等洗漱完了,来到院子,大伙围着一个小饭桌坐了下来,等着饭菜。主人端来了当地的岐山臊子面,酸辣味道,他们第一次吃这样的面条,觉得味道还不错,再加上几碟小菜,感觉这才是最真实的农家乐。吃饱后,天色已经晚了,他们回到房间。二楼是他们的住处,中间是客厅,有张麻将桌摆在中间,上面的麻将摆放得很整齐,显然经常有人光顾这里,左右各一个房间。屋里干净朴素,除了床、沙发和电视,再没其他物品。

这里的山间沟壑里烟云密布,随时可能下起细雨。十月份的夜晚已经有些冷,没有了白天的闷热,感觉舒服了许多。剑平下楼邀请了主人去他们的房间,想从他那里打听一些线索。

主人名叫春生,一进他们屋就挑明了话说,他的普通话比那个老姜标准多了,说话间带着笑容,以消除他们的戒心:“你们是来干啥的?带这么多行李,不是来旅游的吧!”说完,他又急忙补充道:“你们放心,我没别的意思,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就尽管说,给点跑路费就行。”

剑平被这么直白的问话给镇住了,他真没法从主人的笑容中判断出这人是老谋深算,还是头脑简单。于是他想起了路上跟老姜的聊天,故作镇定地问:“听老姜说他是炎黄子孙姜氏的后人,是真的吗?”

“那当然,八九不离十,这个在我们县志里是有考证的。而且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的百家姓都是由上古八姓(姜、姬、姚、妫、姒、嬴、姞、妘)演变而来的,后来又经历了姓氏分离和姓氏合一的历史过程。你们去炎帝陵就会有介绍百家姓的来历,这个是比较正统的历史。”

“没想到这个春生竟然说得头头是道,还真有两把刷子。”坐在边上的明华心里暗想。但话又说回来,这些知识对当地人可能都不是什么难事,有句话说:“在西州的城墙边上随便找个老头,都有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话虽说有些夸张,但在关中地区,这里的人文底蕴就是比其他地方要深厚,不得不佩服。明华又问:“那您姓啥?”

“我姓李,李春生。”春生回答道。

明华听了想笑又憋了回去:“这不是剑平的伯父吗?李春生,李根生。”最后没憋住,硬是笑了出来。

剑平看了明华,瞪了他一眼,让他严肃点,他想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他们需要的人,就直接向他表明了来意:“我们想去蒙峪沟,您能带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