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哥,要么您向将军写封信吧!”
“脑子进水了!没看我带人过来了么?”
老者伸过头来仔细瞧瞧,除了之前见过的两位就多了一位书生,可书生能干什么呢?手不能提肩扛,走几步就喘气跑一段儿就歇息,还嫌我们不够乱、不够糟么?疑惑道:“老哥,这、这书生来干嘛?”
“看情况,解决问题!带着他们仨村上走走,将详细情况清楚的告诉他,不得遗漏半分半点儿,我去你那儿暖和暖和,身子要背不住了!”
老者遣儿子带着里正回屋了,三人跟着他漫步村里。路面有些湿滑,陆宁之急忙伸出手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老者边走边说,不到两刻钟便走完全村。这座村庄不大,拢共五六十户人家,完全比不上仁安村那种大村落,显得十分荒凉落败。村子的居住地分做两块,有一条主路连通着,相距不过百米,但可见差异却令人诧异,东边地贫人穷,西边看似小康有余。子言不解,村正方才期期艾艾解释起来,原来西边的人家早些年来自异族,高祖之时外族战败后依附大周,朝廷考虑其隐患因此分而治之,将其分散全国安置,并分配土地,修筑房屋,派人教授稼穑之术。但这些人天性好斗、十分团结,加之朝廷税收优惠,地方官府极少招惹,而今家家殷实,吾民多向往呀。
这都是什么事儿呀!但眼下并不是想这个的时候,抛开这些无用的信息,大家对这里的大致情况基本熟知,这一个村子不仅萧条落败,而且人也一样,在这不多的人口中老人、孩童竟占据一半以上,这意味着青壮年的缺乏,主要劳动力的缺乏,如此谈何发展。得知这些情况,子言一筹莫展,脑海中成型的方案亦被抛弃,人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做支撑,其他无从谈起。兜兜转转又来到村正家中,这是一座情况稍好的砖瓦房,但其陈设简陋依旧,里正及之前的汉子正围火塘前取暖,火塘上挂着一口一尺口径的铁锅,呲呲冒着热气。见有客到此,男子急忙起身让座,然而寻遍房内就两把凳子,子言几番谦让后让村正坐下,男子则到厨房取来几支带有补丁的陶碗,盛满热水分给大家。子言衬着衣袖接过水碗,温热顿时自手中传来,轻轻啄一口,一股暖流入腹,驱散大半寒气,让人舒畅许多。
两位老人各自聊着,或许见时机差不多,里正问道:“情况都让看清楚了?”
“该看的都看了,能说的也都说了!”
“那就好,我们也该离开了,你去忙你的吧!”
“别介呀,大老远费劲儿跑来,好歹吃顿饭再走啊!”
“趁天色尚早,还要去下一地儿呢,再说你家有多少存粮没点儿数么!走啦,走啦,别送了!”
里正再次带着三个年轻人走入风雪中,在跋涉半个时辰后进入另一座村庄,这里情况更加不堪,入村时正办丧事,遇到村正方知逝者正值壮年,因大水留下病根,而今天寒地冻缺衣少食,不幸身故,另外村中大半人家即将断粮,又遇大雪封路,处境可谓十分艰难!几人听此不禁唏嘘,在村中调查一番后本想走访下一处,怎料天不假人,只得匆匆忙忙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