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5(1 / 2)挽救大明的可行性分析报告首页

晚宴上朴、崔二人都表现得很克制,没有提及嫡庶之争的话题,气氛还挺融洽。

看得出崔吉俊并不是一个傻愣愣的愤青,知道如何拿捏为人处事的分寸。

宴会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朴太勇早早告辞离去,他要为后天的游玩做些准备,以便一举奠定自己在周宁心目中的地位。

崔吉俊则留下来与周宁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两人聊的东西很宽泛,从崔家的情况到成均馆的风气,直至国家的政策方针。

通过谈话可以得知,崔吉俊的家族很古老,能够追溯到高丽王朝时期。

早在四百年前,崔家就是世代居住于京畿道的贵族,祖上曾官至尚书、九寺(类似于九卿)级别的高官,李氏朝鲜建立后成为两班。

不过他家虽然跻身进统治阶级,却长期不受重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还未出过一个从三品以上的官员,属于两班中的末流。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崔吉俊的祖父~崔志烈出仕,才得以改变。

可好景不长,壬辰倭乱时崔志烈死于日军之手,崔家老小跟着国王李昖一起逃入明朝境内躲避兵灾,因而被归入“流亡派”阵营,待李珲上台后更不可能得到重用。

崔吉俊的父亲不甘于就此沉沦,于是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休掉原配郑氏,改娶右参赞(正二品)的庶女为妻,并借此重新回归朝廷中央,在司宪府任掌令(正四品)。

正四品是朝鲜官场的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才算是名正言顺的两班,否则就会被旁人视为家道中落的标志,以后也很难与其他两班家族联姻。

崔吉俊的生母就是被其父亲休掉的郑氏,他的身份也从嫡子变成了庶出,今后无论他在科举中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都只能在官僚系统底层混日子,永远也别想晋升至四品。

不难想象在他心里积压了多少怨言。

周宁其实并无兴趣了解他的身世,也不认同他的某些政治主张,只是见他在庶子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故而对他高看了一眼。

明朝也有嫡庶之分,嫡子往往能获得家族内部更多的支持,更容易出人头地。

可明朝的仕途晋升通道相对比较公平,嫡庶参加同样的科考,全都凭考试成绩说话,别说世族大家的庶子,哪怕是贫农、佃户的孩子,只要八股文写得好,同样有机会爬上帝国的权力金字塔顶端。

但事情都有两面性,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也造成了一种极其恶劣的后果,那便是人们把出仕为官当作阶级跃迁的唯一途径,导致全民族的精英都在为当官而努力,根本无心钻研其他问题。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整个国家都转变为一个巨大的官场,进而形成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官本位体制,无论精英还是平民,都失去了在其他领域进行探索的动力,因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如此强大的趋势一旦成型,社会自然而然就会停止发展,试问这是一个或几个超级科学家可以扭转的吗?

甭跟我说你是清北的理工科高材生穿越者,就算你把大百科全书照搬去明朝又能怎样?再过个三四百年,不一样得变回清末那副积贫积弱的窘状吗?

华夏文明在世界上领先了上千年,结果呢?

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你若止步不前,就别怪人家跑到你前面,再反过来羞辱你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