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4章 刘伯温次子刘璟带回纪纲(求收藏、求追读、求票)(1 / 2)家父朱棣,朱元璋为我续命首页

自从担任吴王府长史以来,郭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从未懈怠,贸然开口让他辞任,难免伤了和气。

朱高爔决心和郭铭谈一谈,却又难以启齿。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老丈人徐增寿不请自来,为他家宝贝闺女送物资过来,朱高爔忙不迭小跑着出去,笑脸相迎。

面对女婿这过火的热情,徐增寿丝毫不敢大意,仍旧规规矩矩行礼。

吃一堑,长一智。

上次受辱后,徐增寿便长了记性,时刻提醒自己谨言慎行。

谁知道女婿哪句话听出了毛病,又下令捉人。

朱高爔向来脸皮厚,对于老丈人的敬而远之、保持距离,压根儿不以为杵,仍旧不屈不挠地献殷勤。

要说老丈人真够意思,被绑的事没跟徐妙锦透露分毫,让朱高爔安然无恙地度过此劫。

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朱高爔牢记在心,随时准备投桃报李。

将老丈人请进屋,朱高爔亲自斟茶倒水,使尽浑身解数,嘘寒问暖,套近乎。

“武定侯跟我大哥说,郭夫人思念女儿,担心大凌河住不惯,想让郭铭过去,兄妹之间也好有个照应”,徐增寿缓缓开口道。

朱高爔闻言大喜,正愁不知如何开口呢,人家郭铭主动请辞,真是比及时雨还善解人意。

武定侯郭英的女儿于洪武二十七年被册封为辽王朱植的正妃。

朱植起初获封卫王,后来改封为辽王,封地在广宁,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后时,由于辽王府宫殿尚未动工兴建,因此暂时驻扎于大凌河北,同年九月开工,郭英奉命督造。

郭英急于赶工,役使繁重,老皇帝担心催促过甚,将士苦不堪言,又唯恐高丽阴谋异动,伺机发兵。

因而,一年半后,老皇帝下诏暂停工程。

宫室尚未建成,辽王夫妇暂在大凌河附近扎营。

在储位之争的节骨眼上,郭英提出让郭铭去北方边塞,远离事非,以图自保,乃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老皇帝踌躇未定,又怎能奢求他人不顾一切地鼎力支持?

相比之下,老丈人的表现就难能可贵了,早早地把自家的前途命运跟吴王绑定到一起,朱高爔内心感佩不已,暗暗发誓,日后定会善待徐景彦。

送走徐增寿后,眼见天色不早,朱高爔和朱有燉没敢在吴王府逗留,匆匆回宫。

次日上午,朱高爔和朱有燉一起去乾清宫处理政务。

朱济熺正在打点行装,准备返回封地,没再进宫掺和。

老皇帝正在一名眼生的儒臣兴致勃勃地交谈,见两个大孙子进来,拉起朱高爔的小胖手,俯身问道:“爔儿,认识刘先生呢?”

朱高爔顺着老皇帝所指的方向看去,此人四十多岁,又瘦又高,浓眉大眼,文质彬彬,双目炯炯有神。

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在脑中搜索不到任何有关的信息,朱高爔不禁疑惑地望向祖父,这位倜傥不凡的文士到底是谁呢?

“爔儿,刘璟先生是伯温老先生的儿子,博学多才,满腹经纶”,老皇帝慈祥地笑着介绍道。

“陛下谬赞了,微臣愧不敢当”,刘璟自谦道,随即不慌不忙地向朱高爔和朱有燉躬身行礼,“微臣见过小王爷”。

“刘先生,快免礼”,朱高爔抬手虚扶,快速开动大脑,查找相关资料。

鼎鼎大名的帝师刘伯温,一共有两个儿子。

长子刘琏性情颇类其父,嫉恶如仇,刚直不阿,在出任江西右参政期间,遭到胡惟庸党人的胁迫,堕井而亡。

刘璟是刘伯温的次子,比朱棣大十岁,通晓兵法,满腹韬略,当年温处叶丁香、吴达三叛乱,延安侯唐胜宗奉旨征讨,刘璟跟随出征,运筹帷幄,小试牛刀。

唐胜宗凯旋班师后,在御前盛赞其才华。

老皇帝高兴地称赞道:“真不愧是刘伯温的儿子”。

从此,每年都让刘璟入朝拜见,刘璟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老皇帝爱惜他的才学,让他承袭诚意伯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