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长篇小说)袁竹著第五十八章(1 / 2)大唐诗祖陈子昂首页

在随大军东征出发时,陈子昂即兴赋诗《东征答朝臣相送》:

平生白云意,疲薾愧为雄。

君王谬殊宠,旌节此从戎。

挼绳当系虏,单马岂邀功。

孤剑将何托,长谣塞上风。

在这苍茫天地间,我怀揣着一份如白云般自由不羁的情怀,却常感自身疲惫不堪,内心羞愧于未能真正成就一番英雄伟业。然而,命运弄人,君王错爱,竟赐予我殊荣,让我手持旌节,踏上这从军的征途。

我本非为功名而来,亦非贪恋战场上的荣耀。手中的绳索,我愿用来束缚敌虏,保卫家国安宁,而非借此邀功请赏。单枪匹马,我深知个人的力量微小,但心怀壮志,誓要尽我所能,为这片土地贡献一份力量。

孤剑在手,却感前路茫茫,不知该将这份忠诚与勇气寄托于何方。于是,我站在塞外的凛冽风中,放声长歌,让歌声穿越千山万水,传达我心中的豪情与无奈。

这风,带着塞外的粗犷与苍凉,也带着我对未来的期许与坚持。我知前路艰险,但我更知责任重大。我将以这孤剑为伴,以这长歌为誓,誓要守护这片土地,守护我深爱的家园。

或许,我终将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但我的心中,将永远铭记这段从军的岁月,铭记那份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身在何方,都将以这份经历为傲,以这份情感为动力,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天际初破晓,星辰犹挂于苍穹,陈子昂随征讨大军踏上了前往营州的征途。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迁徙,更是一场心灵的远行,一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壮丽旅程。

离开繁华的长安,首站便是温婉如画的泽州。春日里,泽州城外,碧水环绕着古朴的村落,桃花笑春风,柳絮轻舞。陈子昂策马于乡间小道,心中却难掩离愁。他望着这宁静的景象,不禁吟咏:“碧水悠悠绕村流,春风拂面愁更稠。此行不为寻芳景,但愿边疆靖寇仇。”沿途所见,虽美却让他更加思念起即将远离的故乡与亲人,同时也坚定了他为国效力的决心。

穿过泽州的温柔乡,陈子昂来到了卫州。这里,古道蜿蜒,黄沙漫天,西风猎猎,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烽火连天。行至一处荒废的军营遗址,残垣断壁间,仿佛还能听见昔日战马的嘶鸣和将士们的呐喊。陈子昂下马,凝视着这片被岁月遗忘的土地,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古道西风瘦马嘶,残阳如血映征衣。英魂不散边关月,犹照山河万里堤。”他默默向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致敬,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将士们的敬仰。

继续北上,陈子昂进入了冀州地界。冀州虽为富庶之地,但繁华背后,亦有民生多艰。他目睹了百姓为赋税所苦,田畴荒芜,孩童面黄肌瘦。这一幕幕景象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冀州繁华掩艰辛,百姓愁容掩柴门。但愿朝廷施仁政,安得广厦千万间。”他心中暗自发誓,定要将所见所闻上报朝廷,为百姓谋求福祉。

终于,陈子昂踏上了幽州的土地。这里,长城巍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他站在城楼上,远眺着广袤无垠的塞外风光,心中豪情万丈:“幽州城外风萧萧,铁马金戈战鼓敲。壮志凌云凌绝顶,誓守边疆护家朝。”在这里,他亲眼见证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他们身披铠甲,手握长枪,誓死守卫着国家的边疆。这份忠诚与勇敢,深深感染了陈子昂,他提笔疾书,将这份情感化作了一首首激昂的诗篇,传唱于边塞之间。

随着旅途的深入,陈子昂的笔下不仅记录了旅途的艰辛与边塞的风光,更融入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将士们的崇高敬意。他的诗篇,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那段历史的天空,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而陈子昂本人,也在这段旅途中,完成了从文人到志士的蜕变,他的名字,也因此永远镌刻在了中华文化的史册之上。

大军自长安浩荡而出,跨越千山万水,终是抵达了云中郡——这片位于北方边陲,与胡人领地接壤的战略要地。此时,正值深秋,天空高远而深邃,云层轻薄如纱,缓缓游走于苍茫大地之上,仿佛是大自然对即将休憩的勇士们最温柔的抚慰。

才华横溢,随军而行的诗人陈子昂,心中却装着比战场更辽阔的天地。他站在营寨之外,目光穿过层层营帐,望向那遥远而模糊的天际线,心中五味杂陈。连日的征战,虽未让他身疲力竭,但那份对家国天下的忧思,却如同秋日的寒风,不经意间便侵入骨髓。

夜幕降临,星辰点点,万籁俱寂之时,陈子昂独步至一片小树林中。月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他披上了一层银白的纱衣。他停下脚步,从行囊中取出纸笔,就着微弱的月光,缓缓铺陈开来。心中涌动的情感,如同决堤的洪水,化作了一首首《感遇》诗,流淌于笔尖之下。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他轻吟着,笔触间透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却又暗含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兰草生于春夏,繁华似锦,却终将凋零,正如这战场上的生死离别,令人不胜唏嘘。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句诗,如同他内心深处最沉痛的呼唤,不仅是对自然界万物凋零的哀叹,更是对无数将士英勇牺牲,却未能亲眼见证国家太平的遗憾。

随着夜的深入,寒风渐起,陈子昂的衣衫被吹得猎猎作响,但他的笔下却未曾停歇。他继续书写,每一行诗句都像是他灵魂的独白,倾诉着对时代、对命运、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在这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激昂与豪情,尽管前路未知,但那份为家国天下献身的壮志,却如磐石般坚定。他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便能在乱世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当最后一笔落下,天边已泛起鱼肚白,陈子昂轻轻收起纸笔,望向初升的太阳,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知道,这些《感遇》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精神的记录,它们将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不息。

大军在云中郡的休整,对于陈子昂而言,不仅是身体上的恢复,更是心灵上的洗礼。在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上,他以诗为剑,以笔为枪,书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在那片被历史风霜雕刻的边陲之地,云中郡静静地躺卧于天际之下,仿佛是中原与胡疆之间的一道脆弱而坚韧的纽带。春日的晨曦尚未完全驱散冬日的寒意,陈子昂,一位心怀天下的文人,踏上了前往云中郡的征途。他的心中,不仅装着对边塞风光的向往,更有对家国命运的深沉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