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关门声响起,整个宿舍又只剩下夏鸣一个人,与他同住的并不是昨晚那支蓝军侦察小分队。
打开塑料袋,其中是一个纸碗,纸碗里装着几个小笼包,另外又有鸡蛋和一个长条的豆浆,以及吸管。
坐在桌子前,夏鸣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在他的红壳壳笔记本上继续写着:“综上所述,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力的增长和人才的培养缺一不可,这个过程要敢打敢冲,却也要一步一个脚印……”
……
自红军指挥所被摧毁以后,本就不甚灵活的红军,各部队之间的联系如同缺少了润滑剂的齿轮组件,开始变得迟缓和滞涩。
此前,蓝军在这片山地埋了几十个猫耳洞,加上轮换,每个猫耳洞四个侦察兵,从蓝军指挥所下达的命令,传到这一百多个侦察兵的耳中,而这些侦察兵传回的坐标信息又如同蛛丝一般,成为了蓝军指挥部在这片山地的触角。
获悉红军的当前情况后,蓝军指挥所立即下令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蓝军的兵力虽然在数量上占据劣势,但此时,攻守异形也。
……
三天后,红军某炮兵营附近。
孙平南和孔义武躲在猫耳洞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着对面红军炮兵营的火力布置和坐标。
该猫耳洞是由一处天然石坡改造而成,一个四十五度的斜角向下挖了一米多深,洞口又有灌木丛遮挡。
当他们斜趴着的时候,只有头和设备露在外面,极其隐蔽,几乎不会被发觉。
“注意一点钟方向,距离三千二百米,应该是军火库。”孙平南一边用激光测距望远镜观察着,一边说道。
“收到。”孔义武在旁把这些数据都记下来,并且转发指挥所。
此时,蓝军已经是不留一丝余地了,在整个战场上,不仅有数辆通信车在运动,就连蓝军的指挥所成员,以营长孟书忠为首,也分乘若干辆指挥车,开始实时运动,以便更好的掌控全局。
视角回到孙平南和孔义武这里——
在红军的这个炮营周围,共有三个猫耳洞,代号分别为:鼠洞6号,鼠洞7号,鼠洞8号。
三个猫耳洞,十二名侦察兵,轮换潜伏七天的时间,上传了数百组数据,为该红军炮兵营的出局奠定了基础。
在这三天内,这十二名侦察兵大多数的时候吃着野战干粮,以泥土为枕,以泥土为被,与自然融为一体。
他们的潜伏距离最大的是五千米,而最小的仅仅三百米,可以说就贴在红军的眼皮子底下,随时有被发现的危险,但也就是这么近,他们才能发现一个隐蔽在红军炮兵营中的反击阵地,并将其标注。
发现这个阵地的是鼠洞6号的穆远和罗炽,他们值得被铭记,至少,值得被红军炮兵营全体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