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尺子量了量三个人缝的布,秀才媳妇缝了二尺半,孔衙役的媳妇缝了二尺,另一个小媳妇才缝了一尺八寸。
马越拿过三人缝的布,又用尺比对数了数针脚,算了一会。然后对众人说道,
“如果把这些缝在一起的布看成一件产品。那么同等品质的布,做两块打边缝合。在一柱香时间内最少缝两尺。每一寸的缝口,下针在大于等于二十次小于等于二十二次的范围内。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这件产品按标准就是良品。”
众人吃惊,这一寸之内少几针如果评为差品还好说,多几针也不能算良品,这是个什么标准?
马越解释道,
“我们做的是大众产品,不是私人定制,所以不追求单个工人能力或单件产品的质量。多于二十二针虽说也算是良品,但在工艺上来说就是浪费工时,一寸多这一针,一尺就是十针。如果都能控制在二十针,那一个时辰就可以多缝几寸,一天一个人能多做半件,二十个人就是十件。而且不会造成质量上的不均衡,比如同样的力把一件的缝口撕开,而另一件撕不开,就会让购买者误认为前一件有品质问题。”
帮闲提问,“因人而异,这样的标准很难控制呀!”
“可以采取一些办法,例如缝两尺需要多长的线事先定好,工人在缝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剩余的线头长度掌握下针次数多少,这就需要有一个练习过程。我们可以把对一个工种最熟练的工人放到一个环节上,最后再完成产品。综合以上,这就是最基本的标准化生产。”
马越对两位师傅说到,
“我们那里服装加工算做轻工业,金属加工算重工业,几种产品定型后,相关的加工流程以及工具都制定标准,这样才会有效率,一块铁皮多敲几锤子都算是无用功。”
马越也是感叹,近代出土的秦汉时期弩机,各个零件还能通用互换,到了明清,同一批大炮火枪的口径都不能一致了,工业规范居然还出现倒退。
何师傅面色非常凝重,做为盔甲营的老人,他知道官府对武器、盔甲的生产质量一直都有要求,而且十分的严苛,处罚也是相当严厉。但没有这样的细化标准,导致误差非常大,这一点他们非常清楚,不同工匠做出来的东西,可能质量上都符合要求,但相互不能通用,手艺差点做出的东西件件都算孤品。服气了!
“老夫打了大半辈子铁都是混口饭吃,现在跟对了人。”
吕师傅这时突然开口,“也就是说,工匠只需要掌握一个环节,不需要精通整个制造过程。”
“对,这样培训起来也快。”
众人了解完什么是工业标准化,纷纷表示对马越开办商铺的未来充满信心。
因为生产服装对厂地的要求简单,所以当场就定下来先招五个不同工种的服装工开工试生产。
招缝纫工的消息一放出去,来报名的人可真不少,古代妇女针线活是基本生活能力,手艺好的不要太多,离杨威胡同不远还有个针线胡同,这名字一听就知道住的人都是干啥的。所以不光妇女,连男的都来了几个要报名,这年头手工业不缺人就缺活,只是因为目前主要女性服饰,所以只有婉拒。
招工都是能通过标准的才算,同样是拿了一柱香,缝完按寸数针角。优中选优先定了十个人,让她们在李瑄家厢房开始试制产品。裁剪水平最好的专职裁剪,针线最利索的负责缝纫,绣技好的只负责按图绣花,这就组成一条最基本的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