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2年,即崇祯十五年,大明江山已如风雨中的楼阁,未倾已斜。经过万历帝二十八年未曾临朝,以“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的“六不做”政策,将一副大好河山荒芜的废墟一般。尽管崇祯皇帝自登基起就一直励精图治、宵衣旰食,奈何宦官专权,各派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常有百姓饥无可食,饿死街头,民间已有李自成、张献忠之起义。再加上位于盛京之北的满人政权兵强马壮,八旗同心,不断侵扰大明北部边防,明军连年败绩,真是内忧未除又添外患,彼时的朱明王朝岌岌可危。
崇祯十五年二月,正是春寒料峭时节。李自成与部下罗汝才攻破汉水之滨的襄城,在城楼杀死明廷三边总督汪乔年,三月接着北上,连克河南东部城邑10余座;四月便开始围攻汴京。汴京为七朝故都,由于地势特殊,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廷闻讯,朝野震动。皇帝命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协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率兵18万往援汴梁,会师汴梁城郊的交通要塞朱仙镇。
李自成为求歼灭明朝援军,采用围城打援战法。留部分兵力继续围汴梁,自己亲率主力占领朱仙镇西南的有利地形,阻断援军前往襄阳的退路,夜以继日地在朱仙镇西南沿河道挖掘深壕,壕宽几丈余,环绕约百里,秘密待机歼敌。明廷援军本来就是临时凑集,内部矛盾重重,没有几个人听丁启睿调遣。
耗了将近三个月,直至七月初一,左良玉见农民军势盛,再兼督师丁启睿是纸上谈兵之辈,不愿在他麾下屈就。深知此战胜算不大,便在一天夜里掠夺诸营之马向南方逃去,不料正好坠入农民军预掘壕沟。幸亏他身手敏捷,以泥涂脸,才得以混淆面目,逃至武昌。
消息传回兵营,官军从此大乱,本就不团结的军心顿时涣散。农民军见机会难得,于是奋起反抗,复围汴京,大半个河南都落入其手中。丁启睿虽有满腔热血,但是却也不能力挽狂澜。兵败后趁着混乱侥幸逃脱,戴着斗篷到处奔命,李自成亦在多方抓捕。
而皇宫大内,峗峨壮丽的建筑依然挺立。宫墙森森,瓦缝层层,仿佛外界的飘摇都与之无关,居高临下,以“紫微正中”不可侵犯的王者气概俯瞰苍生,藐视生命。由于内部银库亏空,各宫各院再不能像前几朝一样过锦衣玉食的日子,只能省吃俭用,盼着不惹外界纷扰,祥和宁静地支撑下去。
崇祯皇帝刚批完奏章,16岁的坤兴公主便向父皇念《春秋公羊解估》中的选段。声音清脆,不带一丝波澜:“所见者,为昭定哀,己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父王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於所传闻之世,见治起於衰乱之中,用心尚粗糙,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於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於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
皇上批阅了半日折子的疲惫身心为之一振,竟有神清气爽之感。放下手中的茶杯,问道:“你怎么看?”
坤兴公主合上书,将它放在桌上,答道:“回父皇,儿臣以为治国当以效仿贤君,为百姓谋福祉。不分胡汉,天下合一。”接着轻轻笑了笑,“父皇认为我说的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