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7 回归与思考(1 / 2)传承之火首页

展览成功后,林清扬与李月雅带着新的灵感和国际反馈回到了中国。这次巴黎之行不仅让林家作坊的名声在国际上得到了扩展,也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传统技艺的力量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强大。然而,回到作坊后,林清扬心中依然有一股难以抑制的反思情绪。

新作坊里一切如常。工匠们继续忙碌着,陶轮的旋转声此起彼伏,仿佛在向林清扬讲述着作坊的日常。尽管国际上的成功让他们受到很多关注,但林清扬却隐隐觉得,作坊的根基依然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

一天傍晚,林清扬独自坐在院中的长凳上,思绪万千。李月雅察觉到他的情绪,走上前来,轻声问道:“清扬,最近你似乎心事重重。展览那么成功,作坊的前景一片光明,你为何显得有些不安?”

林清扬叹了口气,看着远处的夕阳:“展览确实是个巨大的成功,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不断创新和迎合现代艺术潮流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会逐渐失去最初的那份纯粹?我们传承的技艺和精神,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深入每一个工匠的心中?”

李月雅默默听着,她知道林清扬的内心挣扎。在不断追求创新和国际化的过程中,传统的本质可能会变得模糊,甚至可能失去原有的韵味。

“创新是好的,但如果我们为了适应外界的需求而失去了根,那作坊就会变成一个空壳。”林清扬继续说道,目光中透出一丝焦虑,“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作坊的灵魂来自我们与这片土地的联系,来自我们对技艺和文化的尊重,而不是追逐潮流的表面成功。”

李月雅点了点头,轻轻握住林清扬的手:“你说得对。创新和传承是相互交织的,但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技艺的敬畏和对文化的初心。或许这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如何在追求国际化的同时,保持对技艺的坚守。”

两人静静坐在院中,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带来一种久违的宁静。

第二天,林清扬召集了作坊的工匠和学徒们,决定进行一次关于作坊未来方向的讨论。他意识到,不仅仅是自己,整个作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到这个话题中来,因为这关乎作坊的根本,也关乎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选择。

“这次展览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我不想让它成为我们唯一的目标。”林清扬开场说道,语气平和却坚定,“作坊的本质是传承,我们一直在创新,但我们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我们的初心。”

工匠们和学徒们纷纷点头,他们也有同样的担忧。李师傅第一个发言,他的声音中带着深思:“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创新很重要,但林家作坊的核心在于技艺。无论我们做什么,必须让下一代工匠真正理解这些技艺的价值,而不是只是追求新的形式。”

“是的,”一位年轻学徒紧接着说道,“最近和艺术家合作让我开阔了眼界,但我也发现,陶艺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度,而不是表面的美。我们不能让创新盖过了传统的精髓。”

讨论在这种思考的氛围中展开,越来越多的工匠和学徒发表了他们的意见。大家都意识到,创新与传承之间的平衡是关键所在。如果作坊失去了它几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技艺,那么无论多么现代化的设计和合作都无法弥补这个缺失。

“我认为我们需要回归技艺的根本,重新审视我们每一个作品背后的精神。”林清扬总结道,“我们可以继续与现代艺术结合,但不能让技艺变成一种简单的商业手段。我们必须坚守内心的那份敬畏,只有这样,作坊才能真正继续前行。”

经过这次讨论,林清扬决定调整作坊的运营方向。他希望能够在作坊内部开展更多的技艺研究,鼓励工匠和学徒们深入挖掘传统技艺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仅仅追求外界的赞誉。他计划举办一系列关于陶艺精神与技艺传承的内部研讨会,让工匠们重新聚焦在技艺的本质上,同时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播这份技艺。

林清扬还特别重视年轻学徒的培养,他认为,未来的作坊依赖于这些年轻一代对技艺的理解和热爱。他与李月雅商量后,决定设立一个名为“初心计划”的传承项目,旨在通过技艺展示、传统文化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学徒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陶艺的精神。

这个计划很快得到了工匠们的支持,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作坊的技艺传承不仅停留在手艺层面,还能够渗透到每一个学徒的心灵深处。

“我们要让他们知道,陶艺不仅是工作,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李师傅在会议结束时感慨道,“只有真正懂得陶艺的人,才能让这份技艺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