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历经艰险走到了幽州,你会发现,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沼泽,绵延几十里,具体的地质条件,可以参考长征时期的红军。
而穿过了沼泽你会发现,面前就是辽东天然防线——辽河,你的对手公孙渊,正在辽河对岸的工事里静候你多时了。
即便你超人上身,强渡辽河成功,公孙渊大可以退守坚城襄平,只要他派出小部队骚扰你的粮道,最终饿死在襄平城下的大概率应该是你。
以上便是司马懿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是公孙渊对抗的底气。但是司马懿仍然出发了——带着胜利的信心。
在出征之前,曹叡曾问司马懿,需要多久结束,司马懿的答案是,行军一百天,攻战一百天,返回一百天,休息六十天,一年足够了。但事实证明,司马懿撒谎了:因为他一月出发,六月才到辽东。而在辽河对面的,正是公孙渊部将卑衍,杨祚。
大敌当前,司马懿耍了一个花招:他竖起许多战旗,假装向南强渡,卑衍率军向南跟随,而司马懿秘密率军向北挺进,渡过辽河,直奔襄平,卑衍大惊,率部折回,司马懿迎击,大败卑衍,遂进军包围襄平。
伴随着卑衍“不讲武德”的痛骂,老天爷适时地发出了怒吼。秋季七月,连降大雨,一个月都没停过,眼看营地上的积水都达到了数尺,还没有习惯在水里吃喝拉撒的将领们纷纷请示领导:要不咱换个地方?
司马懿不同意。换个地方?那襄平还围不围了?非但不同意,反而严令部下:胆敢议论迁营者立斩!而另一方面,公孙渊似乎料定了司马懿不能久驻,反而放心大胆的将军队集结到了城里。阴差阳错之下,公孙渊自己钻进了司马懿的包围圈。
不过,漫天的大雨除了给魏军将士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也带来了其他的好消息:辽河水位在暴涨之下,船舶都可以开到襄平城下。再加上魏军粮草从渤海湾出发,大量运至前线,司马懿担心的粮草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再加上公孙渊的军队陆陆续续都集中到了城里,看来这个月的洗澡水没白泡啊,此时不围,更待何时!
于是,雨停之后,公孙渊惊悚的发现,司马懿竟然在雨里泡了一个月的澡还没有动!面对着四万快被泡浮囊了的魏军将士,公孙渊毫无招架之力,派人向司马懿传话,请求退兵。司马懿的高光时刻终于来了,司马懿面对来人,说出了那段经典语录:“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则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唯有降与死耳。”公孙渊显然既不想降,也不想死,带领数百骑兵突围而逃,后被魏军斩杀。司马懿随即领兵入城,斩杀士卒民众七千余人,筑成京观,辽东之乱彻底平定。
值得一提的是,还没有入场的吴军。在公孙渊得知魏国进攻之后,曾派人去吴国求援。面对曾狠狠涮过自己的公孙渊,孙权整个人都不好了:你小子还有脸来?来人,拖下去剁了喂狗!
不过还好,这次大臣们将孙权拦住了。大臣们表示,我们不妨真派点人过去,要是他们打的正凶,我们抢点东西就走;要是公孙渊守住了,我们还能卖个人情,左右不亏啊!
孙权觉得说的也有理,于是答应了使者。可能使者自己都没想到这么顺利,喜出望外回了家。
等等,刚才根本就没有吴国军队出现啊?难道是走错了路,掉海里喂了鲨鱼?
不,他们只是迟到了。
在战争结束的第二年,吴国船只终于出现了辽东半岛。面对着已经被屠戮一空的襄平城,本着贼不走空的心态,只好顺路抢了些人,便原路返回了。
吴大帝孙权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