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丕的安排也非常有讲究:三人都给了兵权,唯独司马懿没有;还把司马懿安排在成年曹叡的身边,很明显受到了曹操“三马食槽”的影响,即既想用司马懿的才,又不给司马懿兵权,还安排自己的儿子看住他。
但是曹叡很不满意。
不是不满意这四个人,而是不满意自己的便宜老头的安排:老子要提拔人他们要插一手,老子发公告他们也要插一手,老子上厕所他们几个要不要也插一手啊?
正当曹叡想收回权力时,吴、蜀见主少国疑,分别进攻江夏、陇右,曹叡急命司马懿坐镇荆州(没敢让他领兵),曹真进兵关中,抵御诸葛亮,曹休镇守淮南,抵御孙权。朝中仅留下了糟老头陈群,就这样,曹叡顺利将大权收回。
而收回权力的曹叡,在治国理政方面,显得游刃有余。面对第一次北伐的诸葛亮,曹叡为压制逃跑主义的论调,亲征至长安,派曹真于箕谷阻挡赵云,派张郃前往街亭,(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并制定了“坚壁据守,以逸待劳”的政策方针,为此后司马懿第四、五次反“北伐”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只不过司马懿赢的有点丢脸)。而对于一直以来打打停停的“大魏吴王”,曹叡采取了“密切关注,精准打击”的方针,除石亭之战曹休送了一波人头外,孙吴几乎全是败绩。面对北方鲜卑骚扰,曹叡用人有方,打败柯比能,逼得他只能远遁漠北。在人才使用方面简直满分。
在一轮又一轮战争中,曹休因石亭之败早早去世,曹真也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去世,陈群因年老自觉退出了权力的舞台。曹叡蓦然回首,辅政四人组的边缘人司马懿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在对抗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功绩。看来不能把人一棒子打死,还是要给他一个机会的嘛!曹叡这样想。
很快,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