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两人身处不同的世界,无法见面,却依然能通过影石诉说心中所思所想。每当朱小戒在天庭的宁静中思念白牡丹时,他就会轻轻触碰那块闪烁着温暖光芒的影石,仿佛她的声音就在耳边回荡。而白牡丹在繁华的人间,也常常透过影石,向朱小戒倾诉自己的心情与感受。那份情意,犹如清风拂面,温暖着彼此的心田。
在这个过程中,师娘林默的出现为他们的关系增添了更多的温情与支持。林默不仅是个智慧而温柔的女性,还是一个能倾听心声的朋友。许多不方便与男人谈及的话题,白牡丹总能在林默的陪伴下倾诉出来,心情也因此变得愈加开朗。她的笑容在阳光下愈发灿烂,仿佛那些烦恼与困扰都被驱散了。
好日子没过几年。
公元1000年至1200年地球定义为一个寒冷期,这个时期被称为“小冰河期”。这个寒冷期的平均温度比现代要低,尤其是在1200年前后,气温达到了谷值。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异常的寒冷天气,如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福州的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地球正式进入灵气哀竭时代,在这一时期,地球上的灵气资源逐渐枯竭。
佛界与凡人界在两界山的界点正式分离,这一事件象征着超凡力量与世俗生活之间的断裂。两界山作为连接佛界与人间的桥梁,如今已不再具备其连接功能。佛界的神圣存在与凡人界的日常生活彻底隔离。
此外,天庭也无法派遣任何神仙下凡,原本能够下凡的神仙,如今已无法跨越那道无形的屏障。神仙与人类之间的联系被切断。
西王母因林默的分身不断地施救于众生,积累了无数的功德。她深知,功德之重,乃是天庭最为看重的修行之道。于是,西王母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允许林默和吕洞宾重返天庭,继续他们的修行之路。
林默和吕洞宾心中充满感激,但他们也明白,自己尚在凡间,若不离开,只会占用他人的灵气资源,影响众生的修行。因此,他们决定与白牡丹商量一个周全的计划。他们的目标是,先飞升天庭,帮助白牡丹守护月球通道,等待她成功登月的那一刻。
在离开前,他俩把剩余的灵力全部注入妈姐庙,为后来人赐福。等待有缘人得到帮助。
在白牡丹温柔而坚定的目光中,林默与吕洞宾的身形渐渐化作两道绚烂至极的虹光,它们划破长空,穿透了凡尘的枷锁,直奔那遥远而神圣的天庭。这一刻,天际仿佛被点亮,两人的身影在空中交织、闪耀,如同耀眼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彼此的道路,也温暖了下方所有仰望之人的心房。
白牡丹站在原地,目光紧紧追随那两道逐渐远去的虹光,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有对师傅成功飞升的由衷喜悦,有对未知未来的淡淡忧虑,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期待。她深知,林默与吕洞宾的飞升不仅意味着他们修行路上的重大突破,更是对她个人梦想与追求的一种鼓舞与激励。
“我,白牡丹,也绝不会让任何人失望。”她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月球,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所在,成了她心中新的目标与向往。她相信,只要自己不懈努力,总有一天能够站在那片银色的土地上,实现与朱小戒重逢的梦想,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妈祖林默庙宇被赐“顺济庙额”
妈祖赐圣泉
传说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兴化一带发生瘟疫,无药可治。
妈祖托梦给白湖一村民,说离海边不远的一处地方有甘泉,喝了可以疗愈疫病。
第二天村民前去挖掘并取水饮用,果然灵验。消息传开后,远近人都来取水,络绎不绝,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这口井被誉为“圣泉”。
妈祖救渔船
传说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飓风,帆船差一点覆没,急忙呼神女搭救,喊声刚刚结束,大海突然风平浪静起来,洪氏躲过了灭顶之灾。
妈祖降甘霖
据记载:1192年夏,闽地干旱严重,瘟疫蔓延,群众向妈祖祈求保佑,祷天即下雨;嘉定十年(1217年),兴化大旱,百姓祈求于妈祖,神示梦下雨之时,果然灵验;宝祜元年(1253年),莆、泉大旱,两地共祷于神,旱情即除。
吕洞宾还被宋徽宗封为妙道真人,为其塑像,供于景灵宫。
当地居民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立庙奉祀,称“通贤灵女”。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共受到36次褒封,被封为“天上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