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691年,康熙帝就曾在多伦会盟时宣布了对喀尔喀的政治体制改革,其中包括将喀尔喀与清朝的四十九旗一例编设,实行清朝的爵制,这标志着清朝对喀尔喀的直接管辖和政治制度的改革,从而打破了原有的“政教合一”模式。
但是,一百五十多年后,喀尔喀蒙古内佛教的势力发展极为迅猛,寺院又重新获得了支配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诸多权力,这对当时的蒙古民族和草原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然而,托王对宗教的意义进行了清醒而理智的思考,他的思想超越了他所处时代的主流意识。他拥有王者的权力,完全可以效法康熙大帝,对旗内的军事、宗教、政治施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变革中虽然遭遇了种种挫折与阻挠,但是更加坚定了他的意志,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伟的蓝图,他就像草原上的雄鹰一般,翱翔于天际,无畏风雨,俯瞰大地,以王者之姿,傲视群雄,不惧任何挑战与艰险。
这天,他站起身,举杯面向所有的活佛和喇嘛开始致辞:
“诸位尊贵的活佛、法师们,今日蒙圣恩,得以与诸位相聚于此,共商国是。在此,我等应先向南遥祝吾皇圣躬康健,国祚绵长。”
众僧皆举杯面南应和,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郡王继续言道:“今我大清江山,外患日亟,诸位圣僧应有所耳闻。本王奉旨,遣精兵增援江南,以御外夷。然外夷火器犀利,我朝兵力难以匹敌。值此国难之际,我等自当竭尽忠诚,为君王分忧,为社稷效力,此乃义不容辞之举!”
“为助大清渡过难关,今日我要向诸位宣布两事。其一,我已上书皇帝,表明忠心,愿增纳供银,以充军饷。故此,我拟在旗内推行重大改革,将全旗划分为四个苏如格(“苏如格”是蒙古语,意为“哨所”或“防区”,指的是蒙古地区的一种基层行政单位),以强化行政管理与军事防御。此次划分涵盖所有土地,无论是寺院封地,还是贵族世袭之地,皆纳入苏如格之下统一管理。唯有统一,方能提升生产力,增加收入,以供国库之需。”
“其二,自今而后,寺院所需之开支,将由旗内统一供给。款项将根据僧侣职位等级与人数核定,但每寺喇嘛人数不得超三十。凡超出者,必须削减冗员,否则将不予拨款。”
托王这一番宣告铿锵有力,如平地一声惊雷,把所有喇嘛都震到目瞪口呆。
人群中开始爆发出了阵阵惊呼声、接着众人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托王面容肃静地观望着喇嘛们的反应,嘴角禁不住泛起一丝难以觉察的得意神色。
经过良久沉思,坐在郡王身侧的高僧大活佛首先开口,他用平和的声音坚定地说道:“郡王英明,佛门弟子自当以江山社稷为重,愿遵从郡王之命,毫无怨言。”
“此番举措,实为明智之举!”郡王赞许地点头,又高兴地举起了酒杯...
从此,宗教之事归宗教,政治之事归政治。在托王辖内,寺院将不再涉猎政治权力。多年的纠葛得以平息,他亦达成所愿,实现了政治上的彻底统一。
这不仅是一场战斗的胜利,更是治国理政的一大进步。为他日后治理国家、推行政策,铺就了一条宽阔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