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时间倏忽流逝,距离宣文帝上位已有三年,朝堂上也翻天覆地,变换一新。
申家虽然成了后族,但申时言一死,终究在朝堂上失去了位置。依旧是顶级家族,却没有了实际的权力。
首辅次辅在高贼反叛中一同就义,加之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廷势力经历了一番大洗牌。
宣文帝从地方官员中选拔了一批入京做官,现任首辅是前山东布政使唐光。他虽资历不够,却是正正经经地申时言嫡系弟子。
他座师为了天下大义,皇位正统而死。加之在山东时,政绩又确实出色,好几个中县都被他治理改造成了上县。因而,唐光的破格提拔倒也没人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而金陵之外几千里的辽东,宁王的所作所为让朝臣们都刮目相看。
先帝宠爱仪贵妃,这谁都知晓,故此朝野上下都将目光放在沈忱的身上。
宁王沈慎更多地时候像一个不说话的影子,默默陪在沈忱的身边。
谁知道宣文帝甫一登基,就将辽东这个棘手的地方交给了沈慎负责。众人都在猜测,到底是有意器重,还是故意刁难。
沈慎到了辽东,却只派遣了魏冰接过戍卫的军权,其它上下管理人员却丝毫未动。
整日里不过跑马游乐,不做实事。有曾是高庆手下的人携重金前去试探,沈慎并不见人,却将见面礼全盘收入。见宁王并没拒绝,很快有更多投诚高庆的人带着厚礼求见,沈慎一一照收。
很快宣文帝的案头就堆满了有心人的奏折,弹劾宁王沈慎贪腐怠职,恃宠而骄。
宣文帝只是留中不发,并没斥责上奏的官员。
有趋炎附势之人,见皇帝不表态,以为是得到了默许,便加倍上折。而弹劾的内容更是由恃宠而骄变成了不尊上意,假以时日,未免有高贼之祸这样诛心的句子。
申妙如不免暗自担心沈慎,怕皇上对他起了猜忌,旁敲侧击地劝解沈忱。
然而一日上朝,宣文帝却当众驳斥上此等奏折的人是狼子野心,离间天家骨肉。特意挑了其中几个言辞激烈地,打了二十大板,革职查办,永不叙用。
这一招杀鸡儆猴用的老辣,本来有些欺宣文帝年轻面嫩的老臣,以及有些试图踩着宁王上位的臣子都被震慑。
宣文帝又派人远赴千里给沈慎送去珍奇异宝,表达对这个弟弟的看重。
一时间,朝野上下再无半点对沈慎所作所为不满的声音。
沈慎却好像并不关心朝中动向,依然故我。朝臣们也渐渐习惯,以为皇上将沈慎放在辽东,不过是为了给他自由,随他肆意妄为地。
辽东的官员将军们也都以为宁王殿下来此,不过是狮子大开口,想要来中饱私囊罢了,渐渐都放松了下来。
谁知半年之后,宁王突然雷厉风行地将高庆在时提拔地几位中层将领全部拿下,又抓了几个高级官员,写了奏折递到金陵,要将这些人通通秋后处斩。
朝野上下立时震动,许多言官纷纷递上奏折反对,有的弹劾宁王独断专行,有的弹劾宁王消极怠工,甚至还有弹劾宁王是非不分的。
宣文帝却大笔一挥,不仅同意了宁王的折子,还又颁布旨意,将辽东全权交由沈慎处理,一应事宜他且看着办就行。
皇帝态度强硬,朝臣们也无话可说。反正这些人确实是被高反贼提拔上来的,跟错了人,丧命也只能怪自己。
宁王殿下接过旨意后,对辽东进行了一番大清洗,高庆曾经的部下无不瑟瑟发抖。
然而有的部下被宁王就地处决,有的部下却被宁王招入府中,一番长谈。种种行为,令人摸不着头脑。
一个月过后,宁王派人送了满满几十车的东西到金陵。宣文帝在朝会上当堂打开,里面全部堆满了这些将领官员贪墨,勾结高句丽,欺压百姓的证据、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