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调色?答案很简单,为了从形式上更好地配合影片内容的表达。
一部影片的表达语言,由画面、音效、同期音与配音等基本构成。其中,画面自然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画面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对影片内容会起到非常大的改变。要想把影片内容表现得饱满、到位,那么画面的影调、构图、曝光、视角等细节都要精细安排,才能统一形成完美的、适合主题的表现力。
如果一部影片,不进行调色,或者调色不正确,会在视觉上大打折扣,本来可以影响观众情绪的画面,因为平淡无奇的色彩而达不到目的。
或者,调色过于夸张和随意,本应该平和的画面却显得突兀和做作,这也是不允许的。
合格的调色,应该是完全与影片主题相吻合,不温不火,不夸张,不炫技。
没有调色的影片是粗制的半成品,调色不正确的影片是半废品,调色也是双刃剑,过犹不及不可取、恰到好处才行。
对于色调,往往不会在前期进行调整和设置,前期尽量提供“标准”拍摄。——因为,不同的画面素材,可能会在后期用在不同的场景和气氛中。前期不能判断后期处理的所有要求和操作,所以,前期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构图、曝光这样后期很难处理的环节,而色调,只要提供准确的白平衡即可。
当然,模拟夜景、晚霞渲染之类的白平衡也算前期工作,这可以适当改变色调色温,使其大致符合后期要求。
当然,前期能做的还是最好都在前期做,但不要过分改变太多,那样,会给后期工作造成麻烦。
当然,裴阳在《调音师》的前期工作,做的还是非常好的,虽然他只有63的色彩能力,但毕竟有原片作为模版给他借鉴,所以整体的色彩质量还是非常上乘的,这就给他的后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所以也不需要怎么调了。
由于前期的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裴阳的剪辑和调色工作,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比他当初预计的时间,足足短了四五天。
在所有的工作完成后,整个《调音师》的时长是十四分三十秒,比原片多了几十秒,主要原因是多了一些空镜头,裴阳也加了几句自己在长片时,就非常喜欢的台词。
比如长片中的那句“what is life?it depends on the liver。”直译的意思是,生命是什么?这取决于肝脏,但结合整个全片的哲理性,则可以理解为,你的生活是什么?这取决你你是怎么生活的。也和《调音师》这个影片的核心,对人性,选择和生活本质的探讨。
裴阳在完成所有工作后,也是把剪好的片子拷了下来,并叫上了自己的主创团队,来到了酒店的七楼,因为这里有一个大会议室,可以直接在这个会议室里放一下片子,顺便在开一个工作总结。
裴阳直到上楼后,还想不太明白,为什么住宿的房间在五楼,而要把会议室放在七楼,离大谱。
等所有人,都到了之后,裴阳看着最后磨磨蹭蹭进来的朱晓东和曾显印,眯了眯眼睛,说道:“你俩这几天,干嘛去了?我要是没看错的话,怎么感觉你俩都胖了一圈啊?”
不是裴阳喜欢把事情往大了说,实在是过于离谱,才几天没见,这两人好像变了个人一样,朱晓东本来只是脸大,现在看下来,身子也肥大肥大的,曾显印本来就胖,眼睛本来也就小,现在就像是找不到眼睛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