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还魂到萧才人身上之后,真唐王一直都没有安生过,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真实身份,揭穿披着唐王皮的杨尘。
可是杨尘版的唐王在后宫深得人心,即便是昔日的真唐王,也没有这么受嫔妃、宫女、侍长们爱戴。
真唐王杀伐果断,恩威并重,宫内人对他更多的是敬畏,而这个假唐王则随和很多,讲规矩,却很灵活,经常不把皇帝架子当回事,宫里人自然更喜欢这样的唐王,都在背地里说唐王从棺材里爬出来之后竟转了性了。
更何况,杨尘大战罗摩的事迹被传得神乎其神,在宫里人眼中,他已成神仙。
因此,无论萧才人说什么,别人都当她是疯子,说她上一次吊把脑子吊坏了。要不是杨尘很看重她,早就被冷落成冰了。
为了照顾真唐王情绪,顺便了解大唐政务运作,杨尘经常把萧才人请到身边聊天。
开始的时候,唐王是抵触的,时候长了,竟然和杨尘越聊越投机,他们聊自己过去,聊历史,聊军事,聊政治……无话不谈。
唐王向来自负,并且有自负的资本:十几岁开始带兵打仗,与群雄逐鹿中原,大唐的江山基本上就是他身经百战打下来的;登基后更是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四夷畏威怀德。
取得这样的佳绩,是个皇帝都会以为自己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冠绝历代帝王。
但是跟杨尘聊得久了,唐王发现这个人知识之广博,阅历之丰富,都不在自己之下,关键是其常发前人之所未发,那些观点乍一听惊世骇俗,细思却很有道理。
当然,耍嘴皮子的唐王见得多了,杨尘就是说的天花乱坠,唐王也顶多惊奇赞叹一番。
真正打动唐王的,是他的治国方式。
魏征、徐茂公、萧瑀这些昔日牛气轰轰的大臣们竟被他整治得服服帖帖,他治这些人用的不是恩威并用的权谋手腕,而是理和规则。
商议政事之时,他让大臣们分成两拨争论,吵个热火朝天,他在一旁倾听,观看。待大臣们吵出结论,再让大臣们对该结论举手表决,倘若多数赞同,便通过,否则就接着争论。百姓、各级官员任何人上来的奏折都可能成为议题,而他本人却从不独断专行,一项国策,一条法律,只要多数大臣赞同,他就允许通过,除非他觉得极不合理。
他经常跟大臣们说的话就是,我们只制定律法,打击犯罪,维持公义,抚恤孤弱,轻徭薄赋,其他能不管就别管,尽量与民生息。
他大刀阔斧革除繁文缛节,并由此精简了许多冗员。
他还成立了一个什么烟草司,专管种烟,制烟,售烟。
他执政以来,政治更加清明,一切都比之前更加有条理,颇有些垂拱而天下治的味道,唐王看在眼里,竟不自觉地对他佩服起来。
不过,最令唐王钦佩的还是他对美色的克制。后宫不乏国色天香之辈,此人言行举止虽然有些轻浮,却从不越雷池半步,并且他尊重每一个人,从不轻贱她们,简直就是个圣人。
敬佩归敬佩,可是把杨尘赶出去,夺回躯体和宝座的决心从未在唐王心中有过丝毫动摇。
所谓英雄惜英雄,杨尘也觉得唐王是那个时代的超越者,见识、谋略、气概与胸怀远非常人能比,因此,他与唐王时常彻夜长谈。
在他们俩心中,对方是知己,是朋友,关系很纯洁,可是在别人眼中,却是萧才人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