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被硝烟和鲜血染红的战场上,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生死较量,每一句对话都承载着沉重的责任与希望。
崇宁挥舞着工兵锹,汗水与泥土混杂在他的脸上,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每一次挥砍都伴随着一名日军的倒下,他喘息着对陈贵东喊到:“阿东哥,打完这一仗,我必须得搞把大刀!”
“这事不难,包在我身上”陈贵东回应到。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得找个突破口。”崇宁喊到。没有看过刺杀对抗的,最起码看过拳击比赛,这种精力高度集中的活动,是十分消耗体力的。
这时候,拼刺的中国士兵们,个个头顶冒着热气,热汗、鲜血、硝烟、泥土混杂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
陈贵东刚又刺倒一名小鬼子,然后抹了一把脸,回应到“是啊,崇宁,你有没有发现那边的山林有动静?”
崇宁顺着陈贵东示意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远处山林中隐约的人影。他皱了皱眉心想,是鬼子侧面迂回?不像,是友邻?忽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那很有可能是上峰派来迂回侧击的部队。”
不同的军队,惯用的战法不同。这拒绝于军队的组织力执行力,以及装备与基本素养等等。后世的崇宁,作为一名资深军事发烧友,曾经专门分析过共军和国军惯用战法上的不同。不论是红军、八路军,甚至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军队习惯于使用围点打援的战法。原因就是装备太差,缺少攻坚武器,只能寄希望于调动敌人打游击战、运动战,在野战中战胜敌人。
而国军习惯使用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战法。
例如,大家熟悉的忻口会战,就是在平型关雁门关等地,一部兵力坚守南怀化,主力部队发动侧击、背击等方式,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还有薛岳指挥的几次长沙会战,号称所谓的“天炉战法”,说白了,还是诱敌深入而后围歼的基本套路。这与国军相对较强的军事装备和兵员补充有很大关系。
此次苏师于张八岭、自来桥一线设防,就是为了阻止日军快速北上与华北派遣军会师徐州。因此,此次苏祖馨就是把战斗力相对较强的809团作为主要防御部队,担负津浦路正面防守。而其他部队以团营为单位,沿津浦路两侧,采取侧击、袭击后勤补给、炸毁碉堡炮楼等方式,歼灭日军有生力量。
此次协助809团防御的就是韦大正率领的805团。
崇宁一路飞奔,在树林里遇到了805团的士兵。
“兄弟们,是那部分的?”
“兄弟,我们是805的,你是809?”。崇宁急切地说:“是的,终于盼到你们了!”
“现在小鬼子应该伤亡400多人了,他们把坦克、重炮都安排上了,我估计飞机应该也在来的路上了。虽然0效果不明显。建议你们立即发起侧击,你们赶紧发起过年过节,我们就你们能帮我们分散日军的注意力吗?”
805团的士兵们立刻响应,他们迅速调整战术,准备对日军发起突袭。崇宁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下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