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天庭策划,借着龙王事件考验皇帝治国决心的,观音不便直接助皇帝消除灾厄。她救苦救难的称号来自于在人倾尽全力时给人启示,不是直接给人消灾。况且观音数次化身警示世人,拜佛便是拜自己,但警醒之人少之又少。
木叉作为观音的徒弟兼护法神,自然看出了自家师父的忧心,便向周围打听起这个陈子逸。
“老丈,贫僧有礼了。”木叉双手合十向一个桌子的老人家行礼道。
“小长老不必多礼,若是无钱,可邀另一位长老来与老汉一起就食,正巧老汉近日斋戒,桌上并无荤腥。”老人家见是个疥癞和尚,以为两人不够吃饭钱,便邀请两人一起进餐。
“多谢老丈美意,小和尚并非为此前来,家师近日访寻有缘人要以宝物相托,因此特来向老丈打听陈子逸其人。”木叉并无隐瞒,将事情和盘托出,他和师父整日拿着袈裟招摇撞市,因此有个宝贝袈裟的事情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甚至还会有颇有资产的和尚来向他们购买,没必要拐弯抹角的。
“二位想必是云游来的和尚,故此不知,老汉我闲来无事,可请令师同座,听老汉我闲说一二。”
老人家显然没想到还有人专门来听他唠叨旧事,显得非常高兴,急忙让木叉请观音同坐一桌。
“说到这陈子逸,当得一句年少有为,他具体年岁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他是武德年间生人,年少时就能辩得夫子无话可说。好像是武德九年的时候,当时已经是太子的陛下想征他做如今太子的伴读,但一则陈子逸丧父,二则鞑靼犯边,这件事情就搁置下来了。”
“按咱自古以来的礼法,父死应丧三年,陈子逸就在家钻研学问。贞观三年的时候,听说房相向陛下有推举了他,但是陈子逸以才学浅薄为由辞不赴命。后来说是要效仿汉时大儒郑玄,遍访群贤,从此便没有了踪迹,直到贞观十年才带着一群比他还小的孩子回到了长安。”
“他回来后,用家里的庄子办了一所私塾,用几年来收藏的书籍给自己庄上的佃户的孩子教书,他带来的那些孩子还真有学问,有几个朝廷大员去考校过,没过几天,有几个稍年长些的便被举荐给了朝廷。几人后来也有人闻名前来,不练是谁,收人只看德行学问,不看家世。现在,他那个私塾的门前还有块碑,上面刻着汉时郑玄拒绝应劭的故事。”
老人家喝了口水,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一年前,也不知道是哪传出来的,说陈子逸那里有佛经道法,一时间和尚道士也开始往那边跑。不过这陈子逸卡的严,有几个假道士假和尚被他二话不说报了官府,捉走了。”
“原来那些假和尚啊,都是些亡命之徒,佛经也不识几句,犯了事情后,就剃个头,躲到寺庙里祸害好人家了。那些假道士,不好好修道养身,到处跟人家说自己的丹药吃了能长生不老,手上也犯着好几条人命呢!”
菩萨听了一脸的黑线,合着自己这几天还遇到了些好和尚,没有强买强卖,谋财害命。
“听老丈说,这陈子逸倒是儒释道兼修啊,当真是个有才学的。”观音赞叹道,这取经人选就有了吗?不是和尚不要紧,观音自己就有三重身份,在天庭为五老,在玄门为真人,在佛家为观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