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治九年,京师城内瘟疫盛行,民生困苦,百姓哀号。街头巷尾,苍白的面孔和无力的呻吟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无形的黑暗笼罩了整个城市。瘟疫如同一条狡诈的毒蛇,悄然侵入每一个家庭,带走了无数生命。正所谓
紫宸殿前冷雾生,
瘟疫缠城影渐轻。
孤灯摇曳映苍穹,
哀声四起泪纷纷。
三月三日五更三点,紫宸殿内灯火通明,烛光摇曳,照亮了这座雄伟的殿堂。外面月光如水,洒在宫廷的屋顶,映出一层银白的光辉,显得格外宁静。但在这寂静的夜里,殿内却是一片紧张的气氛。天子坐于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袍服,面容显得有些疲惫,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殿内的温度因深夜而显得寒冷,然而他心中的责任感如同一团熊熊烈火,驱散了所有的疲惫。天子手中捧着一卷奏折,眉头紧锁,神情凝重。
此时,百官早已在殿前整齐列队,个个神情肃穆,恭敬地跪拜在地,朝着天子行礼。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从中,“陛下”宰相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今日京师瘟疫盛行,伤亡人数已逾十万,百姓生灵涂炭,乞求陛下宽恩,施以救济。”参政紧随其后,面露忧虑,“陛下,瘟疫来势汹汹,医者无能为力,百姓无处求助,唯有恳请陛下为万民谋一线生机。”
天子、听奏,急命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修设好事禳灾。不料来年瘟疫转盛,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
百官奏折中提到的瘟疫之事,令他感到无比沉重。百姓的苦难,犹如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他清了清喉咙,沉声说道:“近日京师瘟疫肆虐,民众苦不堪言,朕深感忧虑,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寻求解救之法。”天子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透着威严,“朕自当体恤百姓,然此疾乃天灾,非人力可控,如何应对?”
宰相赵顺义与参政对视一眼,心中暗自紧张,然他们早有准备。宰相继续道:“臣等恳请陛下,命翰林院去那莽荒之地请神仙降临,祈求天佑,庇护万民。”
天子微微一震,心中一动,翰林院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虽多有才子佳人,却少有神仙之说。“请神仙?”天子喃喃自语,似乎在思索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宰相赵顺义拜罢起居,奏曰“今日天灾盛行,军民涂炭,以臣愚意,此灾,可请那莽荒之地神明临朝,修设三千八百分罗大殿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天子闻言,微微点头,目光中闪烁着一丝希望。他知道,神明之事虽说虚无缥缈,但在这生死攸关之际,任何一线希望都值得尝试。于是,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如此,朕命翰林院安排前往莽荒圣地,请神明降临,驱散疫邪,拯救百姓。”
殿内顿时一片肃静,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天子身上。翰林院的学士们相互对视,立刻跪下,恭敬地应道:“臣等遵旨。”
天子微微颔首,心中暗自祈祷,愿神明能够听到他的呼唤,愿百姓能够早日安宁。此时,殿外的夜色愈发深沉,月光透过窗棂洒入殿内,映出一片宁静与庄严。
天子准奏,命翰林院主理此事。
话说翰林院的学士们接到命令,他们心中既期待又忐忑,毕竟请神仙之事,若不能如愿,恐怕会遭受更大的责难。
一行人走出紫宸殿,沿着青石板路朝城外而去。晨曦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他们的肩头,似乎预示着一线光明。街道上,依旧能见到瘟疫带来的阴影,许多百姓面色苍白,流离失所,甚至有人因病痛而倒在路旁,令人心痛不已。
翰林院院长程德明在紫宸殿的早朝结束后,心中仍然沉重。瘟疫肆虐,百姓苦不堪言,而天子命他去请神仙的任务更是让他心中难以平静。回到院中,他坐在书桌前,目光凝视着窗外的月色,思绪万千。
“程家三子,来见父亲!”。片刻后,三个儿子纷纷走入书房,神情各异。
大儿子程訾,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总是带着一股不服输的气质;二儿子程熙,温文尔雅,眉目之间透着聪慧;小儿子程岚,年纪尚小,眼中却闪烁着无限的好奇与期待。三人见父亲神情凝重,心中不由得一紧。
“父亲,您召我们来是有何要事?”程熙率先开口,目光关切地看向父亲。
程德明叹了口气,缓缓道:“朕已命我院安排人手去请神仙,以解京城瘟疫之困,然此行凶险,。”
大儿子程訾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立刻站出:“父亲,我愿意出征,请神仙!无论前方有何艰难险阻,我定当竭尽所能!”
程德明微微一愣,心中既感欣慰又有些担忧:“訾儿,此行凶险,你可知?”
“父亲,百姓的苦难我都看在眼里。”程訾的声音铿锵有力,目光炯炯有神,“我身为长子,理应肩负起这个责任。况且我休行数年,若能请回神仙,便能救助无数百姓,我绝不能袖手旁观!”
程熙见兄长如此坚定,心中也不免受到感染,随即说道:“兄长所言极是,父亲,若您同意,我也愿意随行,助力兄长与父亲。”
小儿子程岚听到兄长们的决心,眼中闪现出对冒险的渴望,兴奋地说道:“我也想去!我想见识神仙,听听他们的教诲!”
程德明见三子如此,心中感动,然而他仍然担忧:“岚儿,你年纪尚小,随行恐怕不妥。此次请神仙,需经历艰难险阻,父亲不愿你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