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还是按一门火炮大约配300-400发炮弹为基数计算的,事实上欧战中英法德等主要交战国后期甚至还给每一门炮的炮弹增加基数。”
很显然,既然增加了炮弹基数,那么这些增加的炮弹自然就得要更多的马车来拉——马匹所需的数量就更多了。
不少人摇了摇头——这火炮是好,就是太吃畜力了。
“……欧洲战争中,骡马的损耗非常严重,许多骡马因炮火、疾病甚至饥饿而死亡。即使不断补充,也难以弥补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
“到了战争末期,同样的4门制炮兵连,骡马已远远达不到开战之初的数量。以德军为例,德军起初一个炮兵连是6门炮,后来很快调整为4门炮,即便如此到1918年的一个德军炮兵连只剩下136名官兵和大约80匹马,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挽马。炮兵连的主体装备都差不多,都是4辆炮车和4辆弹药车,每辆车由6匹挽马拖曳。”
“因为马的损失量太大,已经没办法给炮兵配备足够的骑乘马,德国人干脆准备了大量的自行车,部分替代了骑乘马的作用。”
“自行车?!”
在场众人都发出了这么一个疑惑。
“对,就是自行车,相比于骑乘马,自行车只要不是被炮弹正中炸成零件,总体而言是可以迅速更换受损零件或直接修复的,而且人比马匹吃的可是少多了,德国这么干能把不少原本用于给炮兵连马匹的饲料占用的重量给省了。”
毕竟战时一匹马每天所需饲料的重量大概能让7-8名士兵吃饱,更别说马匹要吃夜草,一般的炮兵连需要配置饲养员和钉马掌的修理工等技术人员,更别说还得配置兽医,需求量可比人多太多了。
自行车的后勤需求相比之下可是节约太多了。
“虽说鬼子的火炮针对华夏战场的糟糕交通条件作了专门的优化,不过一个鬼子野炮兵中队仍然有138名官兵和大约100匹马,这些马中包括76匹挽马,剩下的都是骑乘马。平均一门炮需要35个人外加25匹马。”
“一个炮兵大队由三个野炮兵中队和一个运输中队组成。运输中队主体是骡马拖曳的弹药车,全中队有96匹挽马专门用来拉炮弹。”
“鬼子部队中的‘小行李’主要包括各种维修装备、车辆和钉马掌等各种技术工,‘大行李’则是连队的炊事员和饲养员等。”
“如果我们像鬼子这么编组炮兵,光是需要的马匹的补给,便要占很大的一块。”
大部分与会人员都眉头紧锁,原本大家听说鲁中根据地造出炮来之后,纷纷摩拳擦掌,也想学着造一门火炮来,最好是“炮管子”大一点的,毕竟这威风啊;然而在唐亮一番解释后,大家不得不重新审视【百禄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这门炮来。
别看唐亮为鲁中根据地修复的【百禄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的重量才270多公斤,一匹马完全能拉得动;如果这门炮只配一匹马,死命薅这匹马,估计这匹马活不了多久就要累死了,毕竟有句话,金牛银骡铁马,马匹可是比人类更娇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