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翼火蛇羿(2 / 2)模拟宇宙简史首页

综上——所以么西王母和伊南娜给人的感觉很类似哈!都是千面女神……且其形象转变过程也雷同。

西白虎王母上古时代是——会飞的白虎,而猫头鹰伊南娜是——会飞的小喵!

到了中古时代呢!伊南娜已经进化为丰韵的爱情女神,而西王母比她级别高自然也是进行了身体进化……】

关于这一点——万能的网友早已给出了答案:

西王母的具体形象演变——

~·~·~·~·~·~·~·~·~

资料

西王母在《山书海经》中一共出现了三次,但是每次形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在《西次三经》中: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第二次,在《大荒西经》中: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第三次,在《海内北经》中: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从这三处记载中不难看出,西王母的形象并非一时形成的,可能经历了”兽形~半人半兽~神人”这三个不同阶段,

显然从原文来看,《西次三经》、《海内北经》、《大荒西经》中对于西王母的外在描述基本上大同小异,应该是同一渊源。如此,我们抛开其他,去抓住关于“西王母”的三个关键点来梳理一番:

(一)西王母戴胜?

《西次三经》:“蓬发戴胜”《大荒西经》:“戴胜虎齿”《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

三者都说了西王母的第一个共同点—“戴胜”,可见“戴胜”是西王母形象中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那么这个“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西王母

在郭璞的注释中:“胜,玉胜也”好吧,他只是说了是玉做的,但还是没解释“胜”到底是啥?之后的郝懿行笺疏:“郭云‘玉胜’者,盖以玉为华胜也。”

此时,我们大致明白了“胜”应该是一种妇女用的头部装饰物,而且多以玉制。但“胜”具体是什么样子?岛国人小南一郎倒是曾经描述过,他在《铧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中引用了铧国古代刘熙所著《释名·释首》篇:

“华胜:华,像草木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郭宝钧在《古玉新诠》中的描述:“胜”是古代织机上用来卷经线的横轴,中间是一个方形的插孔,外部轮廓表现为圆形,圆形的周边附着两个对称、相似的梯形物。“胜”即通过横向圆轴穿插在两边。

而汗代画像——西王母与东王公

在这个画像的线描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胜”的模样,是一个中间有方孔的横轴,在其两端则是两个上下对称分布的梯形物!原来,这才是西王母“戴胜”的真正形象。此外,我们也可以在古代早期“压胜钱”中再次得到印证:

汗代压胜钱拓片

这是一枚汗代压胜钱的拓片,在它的方孔上就铸有两个“楔形物”,这正是“胜”的形象,此外其上铸有“寿西王母”四字,也是一种隐喻,因为西王母掌控不死药,所以世人希望能像她那样长寿无极!

(二)西王母善啸?

《西次三经》中又提到了西王母另外一个特征——“善啸”,但是这种说法不见于《大荒西经》之中。“啸”是一种声音,显然不是能够通过图画表达出来的,应该是《山经》的作者根据流传之西王母故有所增补,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穆天子传》中的记载:

“翢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与穆王谣歌互答,西王母‘善啸’,此之谓也。”

那么,“啸”是我们通常以为的怪叫吗?当然不是,《诗经·江有汜》中云:“其啸也歌”,啸与歌放在一起并称,显然也是歌咏之意。另外,陶之渊明的《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里的“舒啸”,明显是指曼声吟歌,说白了就是轻轻唱歌!

西王母与翢穆王

所以,西王母“善啸”就是指西王母唱歌好好听啊!但是很多论者因为西王母“豹尾虎齿”,就将这里的“啸”解释为野兽之咆哮,实在是望文生义、大煞风景了!

所谓“善”者,擅长也,虎豹之咆哮为野兽之天性,而非后天习得之技艺,有什么擅长不擅长的说法呢?

(三)司天之厉及五残

《西次三经》还说西王母“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这种说法在《大荒西经》中也不得见,郭璞在注释中解为:“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很多人因为看到这个记载又联想到西王母的怪兽模样,于是便认定西王母是一个恐怖的死神,显然有失偏颇。而且郭璞本身将“五残”解释为天灾人祸就已经是望文生义了。

“厉”与“五残”,并不是指地上的天灾人祸,而是指天上的星象:

“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野,其星状类辰星,去地可六丈。”《史记·天官书》《正义》云:“五残,一名五锋,出正东东方之分野,状类辰星,去地可六七丈。见则五谷毁败之征,大臣诛亡之象”

可见,“五残”为天之妖星,是为不祥之兆,《史记正义》称五残“见则五谷毁败之征,大臣诛亡之象”,那么“天之厉”又是什么呢?结合原文看,既然是“天之厉”就不可能是地上的厉鬼,而是在天上;其次,既然与“五残”相提并论,“五残”是星名,那么“天之厉”必然也是星辰的名字!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诗经·大雅·瞻卬》

天象就是人事的象征,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古人观察天之厉星和五残星,并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以禳灾祈福。

因此《山经》中所说的西王母“司天之厉与五残”,其实是在说西王母具有伺察和控制灾害之气的神力,并不是说她本身就是降灾兴祸的恶魔,恰恰相反,她“司天之厉与五残”正是为了消灾驱邪,唯有消灾才能邀福,这才是世俗信仰的通则!

西王母神话演化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历经了两次演化。汗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称昆仑山)的石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形象。

成书时间稍晚的《翢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形象有了较大的变化,由半人半兽的白虎神变成了帝胄出身且多情的贵妇人,还能和穆天子相互赋诗歌咏,在谈吐中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来。

而到了《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源自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逐渐完善而丰满起来。随着西王母的形象变化,其信仰也被道教汲取,西王母成为道教中“女仙之首”、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

西王母信仰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在于她融入道教文化后拥有的“长生不老”、“送子”等神职。铧厦自古重视生命的延续与存在,长生不老、子孙后代的兴旺、人生的太平是广大民众最基本的愿望。西王母信仰则极大地迎合了崇拜者长寿、传宗接代等愿望,因此受到普通民众的推崇与喜爱。

————————

所以么!半神大羿找西王母求——不死神药——是必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