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随着这一声应答,宫女与太监们尽数退离,店内顿时只剩下高景轩与李隆基二人,气氛显得格外凝重。高景轩心中暗自思量,这位皇帝陛下胆量着实不小,竟敢在此刻不留一人在侧,难道他丝毫不担心我会对他有所不利?这份自信与胆识,确实令人钦佩。
正当高景轩心中暗自揣测之际,李隆基那沉稳有力的声音再次响起:“你刚才欲言又止,似乎有话要说,不妨继续道来。”
“诺!”高景轩恭敬地应了一声,随即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今日微臣劝阻陛下出城,并非仅因高大人未携门籍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旦陛下踏出城门,将面临难以预料的危险。因为在外人眼中,您只是一位普通的出行者,而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却时刻盯着您的行踪。若您贸然出城,他们便可提前在城外布下天罗地网。城外空旷无垠,不似城内房屋鳞次栉比,一旦遭遇袭击,您将无处藏身,更无从逃脱。而在城内,即便护卫有限,我们也能利用房屋与巷弄作为掩护,拖延时间,直至金吾卫的巡查兵士赶来救援。陛下英明神武,想必深知此理。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万民的安危,还望陛下日后切勿轻易涉险。再者,陛下既然决定微服私访,又为何不带门籍路引?此举无异于昭告天下,您欲凭身份自由出入,这又如何能达到微服私访的目的呢?只怕您还未踏出皇城,您的行踪便已被诸多有心之人所洞悉。”
高景轩的这一番肺腑之言,深深触动了李隆基的心弦。他心中不禁对高力士产生了几分不满,出宫竟连门籍都不带,这老臣显然是仗着权势,疏忽大意了。
李隆基微微颔首,神色间透露出对高景轩建议的虚心接纳:“今日朕遍访京城十二城门及皇城、宫城各门,唯有你的金光门严词拒绝朕的通行。其余各门,要么因认识高力士而放行,要么在高力士的打点之下也予以通行。直至此刻,朕才恍然大悟,长安城已然四处漏洞百出,各门守军懈怠懒散,军纪荡然无存。此情此景之下,朕与长安城内百姓的安危皆岌岌可危!朕意已决,定要整顿各门守卫与城防。你镇守的金光门表现卓越,你以为应从何处着手?”
高景轩拱手行礼,言辞恳切:“陛下,臣以为,唯有加强门籍制度的执行力,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宫门与皇城门或许稍显严谨,因进出者多为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守将兵士不敢轻易索贿。然而,对于那些没有门籍却能自由通行者,必然是守将兵士畏惧严格执行门籍制度会招致报复。至于外城城门,守将兵士虽不敢向王公大臣索贿,但门籍制度执行不力,实则因他们囊中羞涩。他们敢于伸手,皆因军饷不足。而军饷不足,又源于他们时常流连于酒肆、青楼等场所。因此,要加强门籍制度的执行力,首要之务便是整顿军纪,严禁守将兵士擅离职守、索贿百姓,让他们无暇顾及那些声色犬马之事。
其次,应建立举报制度。一旦有人举报,经调查属实后,立即严惩当值守将兵士。在左监门卫与右监门卫分别设立专门的制裁机构,负责惩处渎职守将兵士及无门籍、路引官员。此机构虽不需庞大,但官员兵士的待遇必须优厚,以防他们被收买。若他们轻易被收买,便可能与各门守将兵士同流合污。
最后,还需加强对各门守军的操练。臣来京数月,已大致观察过,除金光门兵士经整顿后军纪与战力尚可外,其余各门皆不尽如人意。”
李隆基静静地聆听着高景轩的陈述,待其言罢,沉思片刻后,朗声道:“赵卿家,上前听封!”
高景轩闻言一愣,随即快步走到中央行礼。只听李隆基缓缓道:“朕封你为左监门卫将军,于左监门卫专设一司,监管各宫门、皇城门、外城门门禁制度执行情况。并从左右翎中郎将府中抽调一百二十名精锐兵士归你调遣。”
高景轩闻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连忙跪谢:“臣领旨谢恩!”
左右监门卫作为十六卫之二,各设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职位,掌诸门禁卫及门籍。而上将军往往只是虚职,大将军也仅是挂名而已。真正掌权的,乃是将军一职。左监门卫原有两位将军,一位是陈玄礼,负责外城门防务及门籍事务;另一位则一直空缺,直至高景轩接任。他掌管左右翎中郎将府,这两个衙门负责宫廷、皇城门诸门禁卫及门籍事务。而今,皇帝又赋予了他一项重任——组建监察司,监察所有左监门卫辖下的城门对门籍制度的执行力度、军纪以及兵士操练情况。
回到家中,陈清莹正与王芷韵、赵虎等人等候他共进晚餐。菜肴已悉数上桌,香气扑鼻。陈清莹见高景轩归来,脸上绽放出温柔的笑容,心中的担忧也随之消散。她连忙迎上前去,接过他取下的腰刀、披风与盔甲,一一妥善挂好,又取来一件干净的常服为他换上。大家这才围坐在一起,共享这温馨而美好的晚餐时光。
用餐时,陈清莹关切地问道:“今日可还顺利?”
高景轩微微一笑,道:“怎会顺利?若无事,皇帝又怎会召见我?不过,好消息是,我升官了,终于不必再做这个城门官了。对了,既然升了官……”
其实,昨晚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吹遍了左监门卫府衙的每一个角落。众多将校官吏们在得知高景轩即将升迁的消息后,纷纷跃跃欲试,准备连夜携带礼品前往他的山庄以示祝贺。他们心中怀揣着两个目的:一是希望与高景轩混个脸熟,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意图投靠这位新晋的权贵,为自己的仕途铺路。然而,天不遂人愿,城门在夜幕降临后紧闭,使得城内居住的将校官吏们望而却步。而城外之人,则因高景轩以夜深不便为由婉拒,同样未能如愿。一时间,“高景轩此人难以接近,只怕难以相处”的言论,在左监门卫府衙内迅速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