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问题(1 / 2)灰游纪首页

修复项目原则是根据建筑的原始样式加以复原,在保证建筑完整的前提下做到修旧如旧。这也是青石镇的明确要求。

一般来说,修复项目在建筑留存状况较好的情况下难度并不大。所谓的留存状况好,指的是建筑的每一部分都有留存,而并不是说留下的数量有多少。拿屋顶来说,哪怕你塌掉了大半,但只要有一小部分保存下来,建筑师就可以根据它的样式和材质推导出整片屋顶。

落实到这个项目上,其他的部分倒还好,但口那座佛殿只剩两片墙,建筑的各个部位的样式找不到现成的参照。这种情况倒也不是没遇到过,一般都是通过搜集考察,考究建筑之前保留的相关资料作为依据。如果资料也找不到,那就只能以同年代同类型的建筑作为参考。

问题总归可以解决,但搜集考察的流程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青石镇给的期限却十分紧张。他们希望能够赶在十一之前建好,然后将古庙作为一个新景点在这个旅游旺季推介给游客。此时已经六月底,满打满算也只剩下三个月,扣除建设需要的一个半月,留给设计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半月。

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众人在看完现场也就没有就地解散,而是准备回到镇上统一讨论。

回到镇政府后,胡主任让大家先回各自办公室休整一下,十分钟后到会议室结合。

镇政府的会议室刚好就在陈轩他们隔壁,陈轩和王瑞各自拿了个本子,便准备先去隔壁等其他人。

陈轩刚准备跨进会议室门口,却发现里面已经坐了三个老人。

搞不清状况,陈轩也不方便直接进去,回头问王瑞,“会议室里面好像正有人在用,要不要和胡主任沟通一下晚点再开会?”

陈轩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说话,王瑞还来不及回答,里面的老人听到后,反问了一句,“你们是过来给古庙开会的吗?”

“是的,大爷你是?”

“我们也是,你们进来坐。”

陈轩听对方这么说,也就直接走了进来找了张空椅子坐了下来,只是心里有些纳闷。这三位看年纪看穿着,怎么也不像是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王瑞倒是看上去和这几位挺熟悉,先是分别和他们打了招呼,然后坐到辰轩旁边,和他小声的解释了起来。

这座古庙现在虽然破败了,但几十年前在镇上却很有名气。据镇上老一辈说,这里曾有一位高德大僧在这里得道成佛,僧人虽然飞升离开,但古庙却也沾了他的灵气,镇上的居民来这里许愿特别灵验。因此寺庙当年未被损坏时,香火鼎盛,镇上的居民无论婚丧嫁娶,求学求子,都会来此祭拜一番。直到后来因为一些缘故寺庙被捣毁了,然后这么渐渐破败下来。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和古庙没什么接触,但对经历过它繁华时期的镇上老人来说,意义依然非同一般。在他们心中,青石镇现在能有这般兴旺,多半是就是庙里高僧佛陀在庇佑这一方水土。这些话说是封建迷信倒也不是不行,不过这些老人不少都能称得上德高望重,他们的子女现在也正值壮年,不少都已经闯出了一些名堂,这就导致他们的想法也不得不重视。说实在的,要不是古庙现在已经破败成危房,人都不能进去,这项目还真不一定能得到他们的同意。对这些老人来说,生怕怕修复中间哪个地方顶撞了佛陀,反而变成坏事了。

听罢王瑞的话,陈轩有些哭笑不得。青石镇现在这么红火自然会有许多专业人士分析过原因:一方面因为这里有着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和政策的倾斜。

因此虽然领导们也觉得神佛庇佑这事听上去很扯淡,但任何事情想要做成都不能脱离实际,因此也就不得不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考虑到青石镇是以原生态为卖点古镇,不少景点就是镇民们正常生活的老街坊老房子,当地群众的配合至关重要。而这些老年人的意见对镇民的影响不容忽视,毕竟就算你本身再厉害,你爹你爷爷的话到底还是要听的。

最终镇政府为了体现对群众的充分重视,镇上老人们自己投票,选出了三位作为代表进了项目组里,用来传达镇民的意见。同时也要求陈轩在设计方案中必须充分结合这些意见。

这三位大爷也是特别积极,听说陈轩他们看完古庙要回来开会,一个个急忙从家里赶过来。住的最远的那位怕赶不上时间,还破例打了车。而且他们还不是简单的装个样子,等众人来齐会议正式开始后,这几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踊跃发言,不断提出“建设性”意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五彩斑斓的黑”,“放大又缩小的感觉”等等,不仅把陈轩听的一愣一愣的,参会的其他人也只嘴角直抽。